以下为你提供 100 条口腔科普知识:
口腔结构与功能
- 口腔由牙齿、牙龈、舌头、腭、唾液腺等多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咀嚼、吞咽、言语等重要功能 。
- 牙齿分为牙冠和牙根,牙冠用于咀嚼,牙根固定在牙槽骨中。牙齿表面的珐琅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但也需精心呵护,以免受损 。
- 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围绕在牙齿根部,为牙齿提供支撑和营养。健康的牙龈紧密贴合牙齿,不会轻易出血 。
- 舌头能搅拌食物、协助吞咽和发音,舌头上的味蕾能感知酸甜苦辣咸等多种味道,让我们享受美食 。
- 腭分为硬腭和软腭,硬腭在前部由骨骼构成,软腭在后部由肌肉和黏膜组成,在吞咽和发音中起关键作用 。
-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不仅能润滑口腔、帮助消化食物,还含有溶菌酶等抗菌物质,具有清洁和抗菌作用,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 。
- 人类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共 20 颗,恒牙一般为 28 - 32 颗,包括智齿(有的人智齿可能不萌出) 。
- 牙齿的咀嚼功能可将食物磨碎,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对全身营养摄取至关重要 。
- 良好的口腔功能有助于清晰发音,若口腔结构或功能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言语表达,造成沟通障碍 。
- 口腔中的唾液能维持口腔黏膜湿润,防止黏膜干燥、破裂,保持口腔黏膜的完整性 。
常见口腔疾病
- 龋齿(蛀牙)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由口腔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长期侵蚀牙齿表面珐琅质形成 。
- 牙周疾病包含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疼痛;若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
- 口腔黏膜疾病种类繁多,如口腔溃疡、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等。口腔溃疡常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疼痛明显 。
- 牙齿畸形包括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等,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口腔清洁困难,增加龋齿和牙周疾病风险 。
-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发病部位有唇、舌、牙龈、腭等,长期吸烟、饮酒、咀嚼槟榔、口腔卫生不良是主要危险因素 。
- 牙髓炎多由龋齿发展而来,细菌感染牙髓,引发剧烈疼痛,尤其是在冷热刺激时,疼痛往往加剧 。
- 根尖周炎常因牙髓炎未及时治疗,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围组织所致,表现为牙齿咬合痛、根尖部牙龈肿胀等 。
- 智齿冠周炎是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出现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张口受限、发热等症状 。
- 牙本质过敏症主要是牙齿受到冷热、酸甜、摩擦等刺激时,出现短暂、尖锐的疼痛,多由于牙釉质磨损、牙龈退缩使牙本质暴露引起 。
- 口臭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口腔问题(如龋齿、牙周炎、口腔黏膜病)或全身疾病(如消化不良、糖尿病)在口腔的表现,会影响社交 。
口腔疾病的危害
- 口腔疾病产生的疼痛和不适,会影响进食、睡眠,降低生活质量,长期还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
- 口腔中的细菌和炎症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身体其他部位,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如牙周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正常人高 2 - 3 倍 。
- 口腔疾病影响咀嚼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不能充分咀嚼,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影响身体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
- 牙齿缺失、口臭等口腔问题会让人在社交中感到自卑、焦虑,影响人际交往,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
- 孕妇患严重牙周病,早产或生出低体重儿的风险增加 7 倍,孕期口腔健康对母婴都很重要 。
- 口腔疾病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引发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
- 儿童乳牙龋坏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恒牙发育,导致恒牙萌出异常、排列不齐等问题 。
- 口腔疾病导致的咀嚼功能下降,会使老年人更倾向于吃软烂食物,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引发营养不良 。
- 一些口腔疾病如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等,若不及时治疗,有发展为口腔癌的风险,危及生命 。
- 口腔疾病还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口腔致病菌被吸入肺部,可诱发肺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对老年人威胁更大 。
口腔健康日常护理
- 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不少于 2 分钟,可有效清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
- 选择刷头小、刷毛柔软的牙刷,能更好地深入口腔各部位清洁牙齿,减少对牙龈的损伤,每 3 个月需更换牙刷 。
- 牙膏应根据个人口腔情况选择,含氟牙膏可有效预防龋齿,但高氟地区需谨慎使用 。
- 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 45 度角指向根尖方向,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轻柔水平颤动,清洁牙龈 - 牙交界区 。
- 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能清除刷牙难以触及的牙齿邻面菌斑和食物残渣,预防邻面龋 。
- 漱口水具有杀菌、消炎、清新口气的作用,但不能替代刷牙和牙线,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如饭后、不方便刷牙时使用 。
- 定期口腔检查非常重要,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儿童和老年人适当增加检查频率,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 。
- 减少甜食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它们易被口腔细菌分解产酸,侵蚀牙齿,引发龋齿 。
- 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唾液分泌,自然清洁口腔 。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口腔癌等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
- 避免用牙齿咬硬物,如坚果壳、啤酒瓶盖等,以免导致牙齿折裂、磨损 。
- 进食后若无法及时刷牙,可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 。
- 咀嚼无糖口香糖可刺激唾液分泌,降低口腔酸度,有助于口气清新和牙齿清洁,但不要长时间咀嚼 。
-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充足睡眠和规律生活有助于维持身体免疫力,对口腔健康有益 。
- 正确使用牙签,选择木质或塑料光滑的牙签,顺着牙缝方向轻轻剔除食物残渣,避免损伤牙龈 。
- 定期更换牙刷,即使牙刷外观看起来还很新,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刷毛会滋生细菌,影响清洁效果 。
- 刷牙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牙龈和牙齿,导致牙龈退缩、牙釉质磨损 。
- 可根据个人需求,使用电动牙刷,其清洁效果通常比普通牙刷更好,但要选择正规产品并正确使用 。
- 注意饮用水的水质,适量氟摄入对牙齿健康有益,但过量氟可能导致氟斑牙等问题 。
- 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变化,口腔易出现问题,要特别注意口腔护理 。
儿童口腔健康
- 从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就应用纱布或指套牙刷为其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
- 3 岁以后,教导孩子学会自己刷牙,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家长可在旁监督指导 。
- 儿童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建议每 3 - 6 个月一次,及时发现龋齿等问题 。
- 窝沟封闭是预防儿童乳、磨牙窝沟龋的有效方法,乳磨牙在 3 - 4 岁,第一恒磨牙(六龄齿)在 6 - 7 岁,第二恒磨牙在 11 - 13 岁进行窝沟封闭最佳 。
- 儿童易患龋齿且进展较快,家长要控制孩子的糖分摄入,少吃糖果、蛋糕等高糖食物 。
- 帮助孩子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防止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残留滋生细菌 。
- 避免孩子养成咬手指、咬嘴唇、吮指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可能影响牙齿和颌面的正常发育,导致牙齿畸形 。
- 给孩子选择适合年龄的牙刷和牙膏,儿童牙膏可选择水果味等孩子喜欢的口味,提高孩子刷牙积极性 。
- 鼓励孩子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苹果、芹菜等,通过咀嚼促进颌骨发育和牙齿萌出 。
- 孩子乳牙龋坏也要及时治疗,不要认为乳牙会被恒牙替换就忽视,乳牙龋坏可能影响恒牙胚发育 。
- 儿童在换牙期,要关注恒牙萌出情况,若出现乳牙未脱落、恒牙已萌出的 “双排牙” 现象,应及时就医拔除乳牙 。
- 孩子刷牙时,家长要教会其正确刷牙方法,确保牙齿各个面都能清洁到位 。
- 可带孩子参加口腔健康教育活动,让孩子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增强保护口腔的意识 。
- 孩子牙齿萌出后,可适当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但要注意控制用量,3 岁以下儿童每次米粒大小,3 - 6 岁儿童每次豌豆大小 。
- 发现孩子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异常等问题,应及时咨询正畸医生,确定是否需要早期干预 。
老年人口腔健康
- 老年人应选择柔软的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牙龈和牙齿 。
- 随着年龄增长,牙龈萎缩、牙缝变大,老年人需根据牙缝大小选用合适的邻面清洁工具,如牙线、牙间隙刷 。
- 假牙(包括种植牙、固定假牙、活动假牙)需要每天彻底清洁,种植牙和固定假牙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活动假牙每餐后摘下用软毛刷清洗,睡前摘下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 。
- 老年人多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唾液减少、清洁不到位易发生根面龋,可通过局部用氟(如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和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多吃新鲜蔬果)预防 。
- 关注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若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及时就诊治疗牙周疾病,尽量保留天然牙 。
- 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如残留牙冠、牙根,特别松动的牙齿)后,应及时修复缺失牙,一般在拔牙 2 - 3 个月后进行修复,可选择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等方式 。
- 老年人要关注口腔黏膜变化,若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早期预防口腔癌,戒除烟酒嗜好,不嚼槟榔 。
-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提倡每年洁牙一次,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
-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即使牙齿缺失佩戴假牙,也要认真清洁口腔和假牙,维护口腔健康 。
- 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因为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病严重程度,牙周病也影响血糖控制水平 。
- 对于佩戴活动假牙的老年人,初戴假牙时可能会有异物感、恶心等不适,需逐渐适应,若出现疼痛、溃疡等问题,及时复诊调整 。
- 老年人若有口干症状,可适当增加饮水,保持口腔湿润,也可使用人工唾液缓解不适 。
- 定期到口腔医疗机构对假牙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假牙佩戴舒适、稳固,功能正常 。
- 日常饮食中,选择质地柔软、易咀嚼的食物,同时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身体需求 。
- 鼓励老年人多进行口腔功能锻炼,如咀嚼口香糖等,促进唾液分泌,增强口腔自洁能力 。
口腔治疗与修复
- 龋齿治疗方法主要有补牙(去除龋坏组织,用补牙材料填充龋洞)、根管治疗(用于牙髓炎、根尖周炎,去除感染牙髓)等 。
- 牙周疾病治疗包括洁治(洗牙,去除牙石、菌斑)、刮治(清除牙周袋内的牙石和菌斑)、牙周手术(如翻瓣术等,用于严重牙周炎)等 。
- 牙齿缺失后可通过种植牙(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再安装牙冠)、烤瓷牙(固定在相邻牙齿上的修复体)、活动假牙(可摘戴的修复体)等方式修复,恢复咀嚼和美观功能 。
- 种植牙稳定性高、咀嚼效率高、不损伤邻牙,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但费用相对较高,且对患者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 。
- 烤瓷牙分为金属烤瓷牙和全瓷牙,全瓷牙美观性更好,生物相容性佳,不会引起牙龈黑线等问题 。
- 活动假牙价格相对较低,适应范围广,但佩戴初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且需注意清洁和维护 。
- 口腔治疗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如实告知自身身体状况、过敏史等信息 。
- 治疗后要遵守医嘱,如补牙后避免立即咀嚼硬物,根管治疗后可能需要做牙冠保护牙齿等 。
- 种植牙术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过硬食物,定期复查,观察种植体愈合情况 。
- 烤瓷牙修复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咬过硬食物,防止烤瓷牙崩瓷 。
- 活动假牙佩戴时要注意正确的摘戴方法,避免用力过猛损坏假牙 。
- 若口腔治疗后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不要自行处理,及时联系医生复诊 。
- 进行口腔修复前,医生会对患者口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制定个性化修复方案 。
- 修复后的牙齿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初期可能会有轻微不适,若不适持续或加重,及时就医 。
- 定期对修复后的牙齿(包括种植牙、烤瓷牙、活动假牙等)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
- 口腔治疗和修复材料有多种,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材料 。
- 对于复杂的口腔治疗,如多颗牙齿缺失的种植修复等,可能需要多次就诊,患者要有耐心并按预约时间就诊 。
- 治疗后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创口愈合 。
-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口腔治疗和修复过程,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 了解口腔治疗和修复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维护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