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和CNAS认证的检测机构在性质、法律依据、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性质与法律地位
-
CMA(中国计量认证)
-
属于中国法律强制性的行政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设立,要求所有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测报告的机构必须取得CMA认证。
-
未获认证的机构出具的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相当于第二张“营业执照”。
-
-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
基于自愿原则的认证体系,依据GB/T 27025-2017标准,评价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体系。
-
认可本身不直接赋予法律强制力,但通过国际互认协议(如MRA),其结果可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认可。
-
二、适用范围与对象
-
CMA
-
仅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测报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部分特定第二方实验室也可申请。
-
不适用于工厂自有实验室或仅进行校准的机构。
-
-
CNAS
-
适用于所有实施检测/校准活动的机构,包括第三方实验室、第二方实验室、产品认证机构及工厂自有实验室。
-
也适用于软件测试等特殊领域。
-
三、评审要求与依据
-
CMA
-
评审由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及地方性法规执行。
-
侧重检测机构的法定地位、检测能力及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
-
CNAS
-
评审由国家认监委下属的CNAS委员会统一管理,依据ISO/IEC 17025:2017等国际标准。
-
更注重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完善程度、人员资质及技术能力。
-
四、报告有效范围与互认性
-
CMA
- 报告仅在中国境内有效,不可用于国际互认。
-
CNAS
- 报告可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用及互认,符合国际标准。
五、监管方式
-
CMA :实行6年1次复评审和不定期的监督评审。
-
CNAS :通过国际互认协议实现全球监管协同,但无强制复评审要求。
总结
CMA是强制性的国内检测资质,适用于需要法律效力的国内检测报告;CNAS是国际认可度更高的自愿认证,适用于追求国际标准及互认的实验室。根据机构需求选择认证类型时,需权衡法律约束性与国际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