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社保转为灵活就业后的退休政策主要涉及退休年龄、缴费年限、养老金计算及待遇保障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退休年龄
-
一般规定
-
男性:60周岁
-
女性:55周岁(普通工)或50周岁(女干部)
-
特殊工种:男性55周岁、女性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
-
-
灵活就业人员统一退休年龄
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将灵活就业人员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63周岁,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
-
男性:60周岁(原政策)→63周岁(新政策)
-
女性:55周岁(原政策)→58周岁(新政策)
-
二、缴费年限与养老金计算
-
累计缴费年限要求
-
需累计缴纳满15年才能领取基本养老金
-
若灵活就业期间中断缴费,需补缴满15年
-
-
养老金计算公式
-
基础养老金 : $$
\text{基础养老金} = \frac{\text{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text{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times \text{缴费年限} \times 1%
$$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
\text{个人账户养老金} = \frac{\text{个人账户储存额}}{\text{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50岁195月、55岁170月、60岁139月) -
过渡性养老金 (视同缴费年限): $$
\text{过渡性养老金} = \frac{\text{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text{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times \text{视同缴费年限} \times 1.4%
$$
-
三、待遇保障差异
-
社保覆盖范围
-
灵活就业人员仅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障缺失
-
若原单位缴费年限满15年,退休后仍可享受基本养老金
-
-
缴费比例与基数
-
灵活就业者需自行承担20%的缴费比例,月收入5000元需缴纳1000元(假设按60%基数缴费)
-
基础养老金计算基数上限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但实际选择范围通常为60%-300%
-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养老金计算基数
-
灵活就业者可选择60%-300%的缴费基数,但计发养老金时仍以当地平均工资为基准
-
长期按低基数缴费可能导致养老金减少30%以上
-
-
社保转移与合并
-
同一省份内无需办理转移手续,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余额可累计合并
-
跨省转移需自行办理
-
总结
职工社保转为灵活就业后,退休年龄、缴费年限和养老金计算方式保持一致,但需自行承担全部社保费用且待遇可能低于单位职工。建议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缴费基数,并提前规划养老金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