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这一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其建设历时17年,于2009年全面完工。
背景与意义
三峡工程的建设凝聚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和努力。自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设想以来,经过数十年的论证和准备,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为工程的正式启动奠定了法律基础。三峡工程的开工标志着中国在水利建设领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工程的规模与效益
三峡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功能于一体,是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其核心大坝坝高18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同时对长江流域的电力供应和航运条件带来了巨大改善。
建设历程
三峡工程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 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1993-1997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 二期工程(1998-2003年):以水库初期蓄水、首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 三期工程(2004-2009年):以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面完建为标志。
总结
长江三峡工程的开工和建设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水利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也为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