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巨大综合效益,以下是详细介绍:
- 防洪
- 提升荆江防洪能力: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但防洪问题突出。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 175 米,防洪库容 221.5 亿立方米。在千年一遇或类似 1870 年特大洪水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可控制荆州市水位不超过 45.0 米,避免荆江两岸 1500 万人口和 154 万公顷耕地发生毁灭性灾害。同时,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 保障武汉地区安全:三峡水库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避免遇特大洪水时荆江大堤溃决威胁武汉地区安全。通过拦蓄洪水,减少城陵矶附近地区分洪量,提高城陵矶以上洪水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地区分蓄洪区运用,提高武汉防洪调度灵活性。
- 减轻洞庭湖区压力:洞庭湖地区因泥沙淤积、排洪不畅,圩垸防洪能力较低。三峡水库建成后,能控制上游来水,减轻洞庭湖区洪水威胁,延缓泥沙淤积,还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补偿调节,减轻其尾闾洪水灾害,为松滋等四口建闸控制和洞庭湖根治创造条件。
- 增强防洪调度灵活性:三峡水库的巨大防洪库容,极大增强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一般洪水可由三峡水库拦蓄,遇特大洪水需运用分蓄洪措施时,能为分蓄洪区人员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
- 发电
- 缓解能源短缺: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 1820 万 kW,年均发电量 847 亿 kW・h。其供电地区主要为华中电网、华东电网、广东和重庆。这些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但能源不足,三峡水电站的电力供应有力地解决了华中、华东地区的缺电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 促进全国电力联网: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供电距离都在经济输电范围以内。全部投入后,可把华中、华东、西南电网联成跨区域的大型电力系统,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具备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 创造经济效益:若电价暂按 0.18 - 0.21 元 /(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 181 亿 - 219 亿元,除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税收。按华中、华东地区 1990 年每 kW・h 电创造工农业产值 6 元计算,三峡水电站每年可为国家增加工农业产值 6218 亿元提供电力保证。
- 带来环境效益:清洁、价廉、可再生的水电替代火电后,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1.3 亿 t,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约 300 万 t 和一氧化碳 1.5 万 t,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改善了长江生态环境。
- 航运
- 提高通航能力: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交界处,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从 1000 万 t 提高到 5000 万 t,航运成本降低 35% - 37%,年保证率为 50% 以上。
- 改善航道条件: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淹没重庆至宜昌 650km 范围内的急流滩、险滩、浅滩共 139 处,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航道水深增加 40%,宽度增加 2 倍,江水流速减缓 50%,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对航道尺度的要求。同时,经三峡水库调节,每年枯水季节平均下泄流量增加,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增加 0.5 - 0.7 米,有效解决了 “中游水浅,上游滩险” 的问题。
- 促进船型标准化: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单位功率拖载量大幅增加,船舶运输耗油量降低,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
- 降低航道维护成本:三峡工程建成后,年水位变幅在 30m 以内,水深增加、水域扩大,可撤销所有绞滩站,险滩的整治、疏浚、维护费用大大减少,并为系统地进行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 其他效益
- 促进库区经济发展:兴建三峡工程有巨额资金投入库区,给库区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对库区的工农业生产、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振兴,城镇的建设,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助力南水北调:三峡水库能蓄洪水,经水库调节后,下游枯水流量提高将近一倍,这将对解决华北缺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产生积极的作用。
- 改善生态环境:三峡水库凭借 “拦洪补枯” 功能,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淡水资源库和生态环境调节器。库区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 158 万吨,干流水质稳定在 Ⅱ 类;重点片区林草覆盖面积增加 447 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 50%,保土保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 687 公里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消落区生态功能不断改善。自 2011 年以来,三峡水库连续 14 年共开展 22 次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有效促进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代表性鱼类自然繁殖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 保障移民生活:三峡后续工作的实施,助力移民安稳致富。通过建设交通工程、公共服务设施等,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如建设了水上公路、马麦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以及城集镇供水工程、农村灌溉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工程。同时,扶持生态农业园,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扶持重点景区建设,库区 GDP 年均增长率达到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