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工艺流程
水产品加工流程根据产品类型及工艺目标存在差异,但核心环节可分为以下步骤:
一、原料处理
- 捕捞与运输
- 原料需在捕捞后快速装箱运输至加工厂,运输过程需保持冷链环境以维持新鲜度。
- 原料验收时需检查完整性、色泽及气味,剔除变质个体。
二、预处理
- 清洗与分级
- 用低温水(约15℃)漂洗去除杂质,按鱼体大小分级处理。
- 部分产品需去内脏、去鳞或分切(如银鱼保留完整形态,带鱼按盘圈状摆盘)。
- 沥水与称量
- 沥水10-20分钟以减少水分残留,称量时需增加让水量(约0.3-0.5升/盘),弥补冷冻过程水分损失。
三、冷冻加工
- 速冻工艺
- 装盘后送入-25℃以下急冻库,确保中心温度在14小时内降至-15℃以下,以保持细胞结构完整性。
- 冷冻方式包括水冻、盐冻等,盐冻需控制磷酸盐添加量(每千克虾仁≤5克)。
- 脱盘与包装
- 冻品脱盘后需按规格装箱,标签需明确添加剂成分、净含量及生产日期。
四、深加工环节
- 调味与腌制
- 部分产品(如预制菜)需加入调味料预选、调制,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保留原味或增强风味。
- 副产物利用
- 鱼骨、内脏等副产物通过酶解、提取等技术加工成鱼骨粉、鱼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五、包装与储存
- 成品包装
- 采用真空包装或气调包装,延长保质期;预制菜需冷链运输以保障口感。
- 冷藏管理
- 成品需在-18℃以下恒温库储存,温度波动≤1℃。
六、质量控制
- 添加剂与工艺规范
- 禁用超标磷酸盐,包冰量≤20%,确保解冻后净含量达标。
- 环保要求
- 加工废水需经处理达标排放,遵循《水产品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典型产品工艺流程示例
- 冻银鱼:原料→漂洗→沥水→称量装盒→急冻→装箱→冷藏。
- 预制菜:原料预处理→调味/腌制→分装→速冻→冷链配送。
行业趋势
- 近年注重工艺透明化(如标签标注添加剂)及健康加工技术(如低盐腌制、无添加保鲜)。
- 自动化设备普及提升效率,全程可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