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鼓励三胎政策的实施时间是2021年。以下是关于该政策的详细信息,包括实施背景、具体措施及其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
三胎政策的实施时间
政策宣布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宣布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法律修改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明确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正式实施
2023年,三胎政策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放宽。
三胎政策的背景与原因
人口老龄化
中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7%,预计“十四五”末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占比超20%)。劳动力资源萎缩,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亟需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优化人口结构。
生育率下降
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降至8.52‰,创历史新低,总和生育率仅为1.3,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1水平。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年均减少340万人,婚育年龄推迟,叠加疫情和经济压力,生育意愿进一步下降。
国际经验
发达国家的低生育率困境和中国若生育率无法回升,最快“十四五”期间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此前“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有限,需更大力度的政策调整。
三胎政策的具体措施
经济支持
- 育儿补贴:2025年起全国推行育儿补贴,如呼和浩特市对三孩家庭发放10万元补贴,分10年发放。
- 税收优惠: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至每月2000元。
公共服务优化
- 托育服务:发展普惠托育体系,降低家庭照护成本。多地推进“托幼一体化”,鼓励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社区嵌入式托育点建设加速。
- 教育公平: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降低课外培训负担。
社会保障与权益保障
- 生育保险与假期: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探索灵活工作制度。国家法定产假98天基础上,多地试点“父育假”(最长6个月),育儿假成本由社保分担。
- 女性就业保护:禁止因生育歧视女性,推动职场平等。鼓励企业设立“妈妈岗”并发放补助,探索弹性工作制。
住房与生活支持
- 购房优惠:优先保障大户型保障性住房供给,部分城市试点购房补贴。遏制天价彩礼,治理婚嫁陋习,降低婚姻成本。
- 税收减免:将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税扣除范围,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
三胎政策的公众反应
经济压力
高昂的房价、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例如,养育一个孩子到本科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为53.8万元,养育到本科则需要68万元。
生育观念变化
现代家庭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孩子的教育质量,倾向于“少而精”的生育模式。女性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发展的提高,使得职业女性在生育决策中更倾向于权衡利弊,追求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
政策支持
尽管面临经济压力和生育观念的变化,公众对三胎政策的反应不一。一些家庭认为政府提供的经济支持和公共服务可以减轻负担,愿意尝试生育三胎;而另一些家庭则因经济压力和精力不足选择不生育。
中国鼓励三胎政策的实施时间是2021年,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尽管政策提供了经济支持、公共服务优化和社会保障措施,但公众的生育意愿仍受到经济压力和生育观念变化的影响。未来,政策需要在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才能有效提高生育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