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5年慢病卡的一些新政策:
-
病种范围扩大:新增多种门诊慢特病病种,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痛风、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等慢性常见疾病。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由原来49种病种扩大到68种,城镇职工门诊慢特病病种由原来的29种扩大到68种。
-
报销比例提升:多数门诊慢特病病种的报销比例将提升10个百分点。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并发症、血友病、白血病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恶性肿瘤门诊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10个门诊慢特病病种城乡居民报销比例从原来的70%提升至80%,城镇职工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0%提高到90%。
-
支付限额提高:针对城乡居民,原政策Ⅰ类病种中血友病每人年度累计报销限额由20000元大幅提升至60000元;血液透析由原来的60000元提高到80000元;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由原来的20000元提高到80000元。Ⅱ类病种中肝硬化失代偿期、脑瘫、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门诊治疗这4种门诊慢特病病种支付限额从3000元调整为10000元;慢性心力衰竭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6000元。Ⅲ类病种的支付限额同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糖尿病伴有并发症(3种及以上),其每人年度累计报销封顶线由1000元大幅提升至5000元;糖尿病伴有并发症(2种以内)、高血压(高危)、风湿性关节炎等7种门诊慢特病病种由原来的1000元提高到3000元。
-
申报流程简化: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捷认定服务,缩短认定时间。线上申报时,参保人员可通过相关医保平台进行申报,系统自动进行初步审核,申请人可通过线上渠道查询受理状态。线下申报方面,患者可前往就近的医保经办机构或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窗口,提交申报材料后,工作人员审核后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予以认定并办理相关手续。
-
省内医保关系转移待遇无缝衔接:在省内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进程中,门诊慢特病患者的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享受资格会自动跟随参保关系完成转移,无需经历繁琐的重新认定流程,仅需遵循转入地相关政策规定,即可持续享有门诊慢特病待遇保障。若转入地不存在同种门诊慢特病病种,相应的待遇则会自然停止。对于参保人员省内跨制度转移的情况,即职工医保转为居民医保或者居民医保转为职工医保时,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享受资格同样无需重新认定。
2025年慢病卡的新政策将在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慢性病患者的医疗保障需求。具体政策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相关机构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