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统筹是指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以下将详细介绍陆海统筹的定义、重要性、政策与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陆海统筹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
陆海统筹是指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进行统筹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它强调在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全方位协同发展。
内涵
陆海统筹的内涵包括陆海资源开发利用、陆海环境保护和陆海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它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陆海统筹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发展
陆海统筹可以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陆海统筹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陆海统筹强调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通过系统治理,陆海统筹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海洋污染、生态灾害等问题。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陆海统筹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陆海统筹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陆海统筹的政策与实践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陆海统筹的重要性,推动陆海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全方位协同发展。例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地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陆海统筹发展。
实践探索
各地在陆海统筹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如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技创新等。例如,舟山市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各方监管职责,推进陆海统筹联合监管,提升了港口船舶污染物治理水平。
陆海统筹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陆海统筹面临诸多挑战,如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安全保障等。例如,陆源污染问题突出,海洋垃圾污染问题逐渐显现,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
机遇
陆海统筹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旅游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陆海统筹可以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陆海统筹是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政策支持、实践探索和国际合作,陆海统筹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陆海统筹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陆海统筹的概念最初是由中国学者张海新在2004年提出的。
1996年,《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首次提出了海陆一体化的战略,为陆海统筹的理念奠定了基础。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将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此后,陆海统筹的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报告中被进一步强调,成为国家海洋发展和区域协调的重要原则。
陆海统筹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陆海统筹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树立陆海统筹保护新标杆
-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陆海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陆域生态文明与海洋生态文明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 建立高效率的管理平台:建立陆海资源统筹管理平台和决策机制,统筹陆域开发与海域利用。
- 深化海洋资源供给侧改革:合理安排陆海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时序和空间分布,实现资源保护、要素统筹、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权利公平的有机统一。
- 发展蓝碳经济:推进沿海防护林、美丽海湾、生态岛礁等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生态保护屏障,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
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 加速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等新兴产业,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
- 数字赋能: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改变海洋领域传统的流通、消费和服务方式,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强化联动协调新支撑
- 促进沿海地区南北海洋经济联动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推动形成要素流通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资源优势互补的融合发展格局。
- 打造海洋经济圈:着力打造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发挥各自经济增长、国家安全、战略支点的功能。
- 完善区域污染联防机制:推进区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共建和污染综合整治,增强海岸带防灾减灾整体智治能力。
构建人海和谐新格局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探索生态、生活、生产有效融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 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城市功能拓展,建成一批功能完善、品质优良的城市功能载体和配套设施,形成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港城”新形态。
- 建设滨海公共空间:提升公共休闲服务水平,推动滨海栈道建设,形成优美连续的滨海慢行系统。
畅通陆海新通道
- 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建更加完善和高效的区域运输系统。
- 提升航运网络覆盖面:加密北部湾港国际货物运输航线,提升进出口通关效率,形成多模式有序竞争、优势互补的跨境运输格局。
- 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培育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持续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两端及沿线节点城市的物流园区布局与建设。
陆海统筹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陆海统筹是指在陆地和海洋两大自然系统之间建立综合协调关系,以实现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等多领域的统筹发展。这一理念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
陆海统筹强调将海洋生态保护纳入自然生态保护的总体制度框架体系,实施“从山顶到海洋”的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这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陆海分离的治理格局,协调陆海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2. 加强海洋污染治理
陆海统筹理念在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明确提出了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法律要求加强陆源污染防治,强化入海排污口监管,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清理制度,形成海洋垃圾陆海统筹治理的闭环。
3. 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
陆海统筹不仅关注环境保护,还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通过推进沿海防护林、美丽海湾、生态岛礁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保护屏障,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生态旅游、碳交易等新产业链的发展。
4. 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陆海统筹的推进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支撑。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不仅将陆海统筹作为基本原则,还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了区域协作机制、跨部门重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等,进一步压实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责任。
5. 提升公众参与和意识
陆海统筹还强调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公众监督检举,构建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机制,推动全社会共同呵护海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