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延时服务自推出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多地家长和教师对其效果表示不满,呼吁取消。以下是关于取消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原因及其影响的详细信息。
取消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和原因
取消时间
- 2025年6月:根据教育部的回应,课后延时服务将在2025年6月全面取消,并且学校将退还之前收取的所有费用。
- 2024年11月:部分地区如北京和山东已经开始退还延时服务费,并调整学生的放学时间。
取消原因
- 增加学生负担:长时间在校导致学生身心压力增大,减少了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 费用问题:部分家庭认为课后延时服务需要缴纳一定费用,增加了经济负担。
- 效果不佳:实际执行中,延时服务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不明显,或者没有提供足够有质量的活动和辅导。
- 影响家庭亲子时间:过长的在校时间减少了孩子与家长相处、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培养和亲子沟通。
- 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可能导致教师过度疲劳,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受限:部分学生可能在延时服务中过度依赖教师指导,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服务内容单一:如果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缺乏多样性和吸引力,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
取消课后延时服务的影响
对学生的影响
- 学习压力减轻:取消延时服务后,学生在校时间减少,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休息。
- 身心健康改善:学生可以按时就餐和休息,有助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对家长的影响
- 接送困难:对于双职工家庭,取消延时服务后,家长可能面临更大的接送困难。
- 经济负担:部分家庭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照顾孩子,可能增加经济负担。
对教师的影响
- 工作压力减轻:取消延时服务后,教师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压力相对减轻。
- 收入问题:延时服务费的减少可能影响教师的收入,特别是对于参与延时服务的教师。
课后延时服务的替代方案
课后5+2教学模式
- 实施时间:2025年春季学期起,广东、北京、广州等地已开始实施课后5+2教学模式。
- 具体内容:学生的放学时间改为6:30~7:30,家长可以在下班后再来接孩子,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安全。
课后服务内容优化
- 多元化课程: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将包括体育、艺术、劳动实践等兴趣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 教师激励:优化绩效分配,让一线教师得到应有的回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课后延时服务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增加学生负担、费用问题、效果不佳等。2025年6月,教育部决定全面取消课后延时服务,并退还相关费用。取而代之的是课后5+2教学模式,旨在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尽管取消延时服务带来了一些挑战,但通过优化服务内容和激励教师,仍有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课后延时服务有哪些具体内容和形式?
课后延时服务是为了帮助家长解决接孩子时间冲突的实际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开展的。以下是课后延时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服务内容
- 作业辅导:安排学生在教室或功能室完成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 自主阅读:利用学校图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播放爱国主义、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和健康影视作品,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利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老师的专长,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 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外活动场所、社区、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研学旅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服务形式
- 学校组织:由本校教师承担,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
- 志愿者参与:鼓励和支持教职工、退休教师、退役运动员、非遗传承人、志愿者等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提供课后服务。
- 第三方机构: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经教育部门批准,可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课后服务。
课后延时服务对家长和学生的影响有哪些?
课后延时服务对家长和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对家长的影响
-
减轻接送负担: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了许多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的难题,家长可以在下班后从容地接孩子回家,减少了因接送孩子而产生的时间和精力压力。
-
减轻辅导负担:许多家长表示,课后延时服务让孩子在学校完成作业,减少了家长在家辅导孩子的压力,同时也节省了校外辅导班的费用。
-
新的担忧:尽管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也带来了新的担忧。例如,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的学习效率不高,甚至有些学校利用这段时间讲新课,增加了孩子的学业负担。
对学生的影响
-
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延时服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许多学生表示在学校完成作业比在家更快,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
丰富课外活动:一些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课程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
增加身体和心理负担:课后延时服务也延长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影响了他们的休息和饮食,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例如,有些学生反映在校时间过长,感到疲惫和厌倦。
-
学业压力增加:部分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并未完全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仍然存在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焦虑增加。
不同地区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安排和政策有何差异?
不同地区的课后延时服务在时间安排和政策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安排
-
成都市
- 高新区:延时服务时间基本在17:20至18:00之间,周五稍早,约17:00。
- 青羊区:周一放学较早,延时服务时间较短,约16:30前放学;平时延时服务到17:30。
- 锦江区:正常放学时间约15:30,延时服务两小时,放学时间为17:40,周五为16:00。
- 金牛区:延时服务到17:10,是主城区中最早的。
- 成华区:公办小学延时服务持续到18:50,包含晚餐和体育活动。
- 近郊区域:私立学校放学时间多在19:00之后,部分学校周五放学时间为15:00左右。
-
深圳市
- 小学延时服务分为两段,分别为15:50-16:35和16:45-17:30,初中为18:15结束,原则上不晚于下午6点。
-
长沙市
- 盼盼小学:延时服务最晚可托管至晚上八点半。
-
上海市
- 小学延时服务至下午6点。
-
北京市
- 小学初中课后服务将延至18时。
政策差异
-
参与方式和自愿性
- 多地政策强调学生和家长可自愿选择是否参与课后延时服务。例如,深圳市和北京市的政策均明确表示,课后延时服务遵循自愿原则。
-
服务内容和形式
- 成都市的延时服务包括作业辅导和素质类兴趣班,如舞蹈、画画、编程等。
- 深圳市的延时服务分为作业辅导课和各类社团活动。
- 长沙市的延时服务最晚可托管至晚上八点半,旨在解决家长接送困难的问题。
-
收费标准
- 各地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例如,江苏省每学期收费300元,而河南省某市小学一学期收费高达3300元。
- 山东省新的课后延时服务收费标准为每课时3.5元,教师每课时补助50元。
-
政策调整和未来方向
- 有消息称,2025年4月起,全国多地将取消课后延时服务,改为“5+2”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2小时的课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