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纳的社保与单位缴纳的社保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参保险种不同
-
灵活就业社保 :仅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可选失业保险)。
-
单位社保 :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即“五险”)。
二、缴费比例与金额不同
-
缴费比例
-
灵活就业:养老保险20%(其中8%入个人账户,12%入统筹)。
-
单位:养老保险16%+医疗保险8%(合计24%)。
-
-
缴费基数
-
灵活就业:可选择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作为缴费基数。
-
单位:通常按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100%缴纳。
-
示例对比 (以某地数据为例):
若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
-
灵活就业者年缴:5000×20%=1000元;
-
单位职工年缴:5000×24%=1200元。
三、待遇保障差异
-
灵活就业社保
-
无法享受失业金、工伤保险和生育津贴等福利。
-
退休后养老金待遇取决于缴费基数和年限,但通常低于单位职工(如最低标准缴费者养老金可能不足1200元)。
-
-
单位社保
-
除基本养老和医疗外,还包含失业救济、工伤赔偿、生育津贴等。
-
退休后养老金待遇更稳定且较高。
-
四、缴费年限累计规则
两者均按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且年限满15年均可领取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基数和年限相关。
总结
灵活就业社保适合无法获得稳定工作或单位缴费能力不足的人群,但需自行承担全部费用且保障范围有限。若需提高待遇,可选择提高缴费基数或延长缴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