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审慎监管是一种新型监管方式,旨在鼓励创新、促进发展,同时确保安全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包容审慎监管措施。
推行“免罚轻罚”清单制度
定义与背景
- 定义:免罚轻罚清单制度是指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的具体措施,旨在通过柔性执法方式,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干扰,促进企业合规经营。
- 背景:为应对新经济形态带来的监管挑战,多地出台了“免罚轻罚”清单,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具体措施
- 清单内容:例如,扬州市发布的《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办法》明确了71个免罚轻罚事项及其适用条件,并每年动态更新。
- 实施效果:自2020年以来,扬州市通过推行“免罚轻罚”清单,共办理免罚减罚案件26463件,减免处罚金额18.53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立“观察期”制度
定义与背景
- 定义:观察期制度是指对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给予一定的执法“观察期”,在观察期内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谨慎使用行政处罚等严厉执法措施。
- 背景:为了鼓励创新,避免过早介入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多地实施了观察期制度。
具体措施
- 实施方式:例如,对符合国家和省政策导向、有发展前景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可给予合理的执法“观察期”,在观察期内优先采取柔性执法方式。
- 效果:通过观察期制度,企业可以在较低的风险等级下进行试错和改进,避免了严厉处罚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强化信用监管
定义与背景
- 定义:信用监管是指基于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双随机、一公开”中抽查比例和频次。
- 背景:为提升监管精准度和效率,多地推行了信用监管机制,通过信用评价等级来实施差异化监管。
具体措施
- 实施方式:例如,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据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双随机、一公开”中抽查比例和频次。
- 效果:通过信用监管,可以有效区分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对诚信守法的监管对象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灵活采取自查自纠等承诺式检查方式,对失信违法的监管对象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定义与背景
- 定义:“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指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方式进行监管,确保执法公正公开。
- 背景:为减少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对企业的影响,多地推行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具体措施
- 实施方式:例如,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选取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纳入“综合查一次”企业清单,制定年度联合检查计划,制作个性化联合检查表单,明确检查事项、依据、范围、方式、时间及相关联合检查部门。
- 效果: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可以有效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干扰,提高监管效率和公正性。
包容审慎监管通过推行“免罚轻罚”清单制度、建立“观察期”制度、强化信用监管和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措施,旨在鼓励创新、促进发展,同时确保安全和质量。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还能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包容审慎监管在数字经济中的应用案例有哪些
包容审慎监管在数字经济中的应用案例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实例:
1. 杭州市“数谷”建设
- 背景:浙江省杭州市聚焦数据要素流通中的痛点问题,如交易过程不规范、数据安全流通难等,创新打造“数谷”数据产业集聚区。
- 措施:通过发展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搭建数据流通专用网络(数联网)、打造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探索区块链跨链互认、建立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等措施,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
- 成效:截至2024年6月底,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和杭州数据交易所累计上架数据产品2168个,注册数商1314家,累计登记交易金额40.2亿元。
2. 京口区“信用沙盒”监管
- 背景: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探索“信用沙盒”监管模式。
- 措施:以信用风险为标准设立数字化监管围栏,建立“信用沙盒”,对A类企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措施,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B类、C类和D类企业依法依规实施事中事后监管。
- 成效:共有60家企业被纳入“信用沙盒”,占行业总数的30.61%,有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打扰。
3. 南京市包容审慎监管十项举措
- 背景:为促进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包容审慎监管实施意见。
- 措施:对新经济模式市场主体给予合理的“预警观察期”,实行“无事不扰”;创新信用修复机制,降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
- 成效:通过这些措施,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4.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与阿里巴巴合作
- 背景:为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措施:双方共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建设。
- 成效:通过合作,提升了市场监管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何制定有效的包容审慎监管政策
制定有效的包容审慎监管政策需要综合考虑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考虑因素:
1. 明确监管目标
- 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新业态新模式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
- 防范系统性风险:识别和防范可能对经济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
2. 划定底线
- 法律法规:明确哪些行为是绝对禁止的,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在法律框架内运营。
- 负面清单制度:列出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和行为,对清单之外的领域采取更加包容的监管方式。
3. 实施动态监管
- 灵活调整:根据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监管政策和标准。
- 早期介入:在新兴业态发展初期,通过跟踪和指导,帮助其健康发展。
4. 推动协同监管
- 跨部门合作: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 线上线下结合:结合线上监管和线下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和覆盖面。
5. 鼓励多元共治
- 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等组织发挥自律作用,促进市场主体自我规范。
- 社会参与:鼓励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监管过程,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
6. 利用新技术
- 大数据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 智能化监管: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效率和透明度。
7. 优化风险管理
- 风险评估:对新业态新模式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点。
- 应急预案: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8. 推行包容期管理
- 试错容错:给予新兴业态一定的发展空间,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试错。
- 沙盒监管:通过“沙盒”模式,为创新提供安全的环境,同时进行风险监控。
9. 规范执法行为
- 公正透明:确保执法过程公正透明,避免对市场主体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 轻微免罚:对情节轻微且及时纠正的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或减轻处罚。
包容审慎监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包容审慎监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减轻企业负担:包容审慎监管通过实施“免罚轻罚”清单,对中小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容错空间,避免因罚款和行政处罚给企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例如,苏州和镇江等地通过免罚轻罚措施,帮助企业减轻了经营压力,激发了市场活力。
-
优化营商环境:包容审慎监管强调柔性执法和行政指导,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政策辅导、警示告诫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合规意识和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例如,许昌市通过行政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及时纠偏改错,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提升企业信心:包容审慎监管让中小企业感受到执法的“温度”,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对于初次违法且情节轻微的企业,采取教育引导和责令改正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处以重罚,有助于企业在试错中成长。
-
促进创新与发展:包容审慎监管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例如,苏州在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中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
保障公平竞争:包容审慎监管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同时,防止了乱罚款、乱检查等现象,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例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强调要规范涉企收费和执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