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新冠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政策有明确的规定,以下是详细解答:
1. 总体报销政策
“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新冠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政策延续了前期特殊医疗保障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住院费用:新冠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具体资金由地方财政先行支付,中央财政按实际发生费用的60%予以补助。
- 门诊费用: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及疑似症状的门急诊费用,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报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
2. 报销范围
- 住院费用:包括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以及治疗基础病、合并症、并发症等费用。
- 门诊费用: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及疑似症状的门急诊费用。
3. 政策执行时间
上述政策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
4. 特别说明
- 财政补助:患者个人不需要支付住院费用,财政会全额补助个人负担部分。
- 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支持:鼓励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较高,且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
- 其他医疗机构:在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门急诊费用,按照其他乙类传染病医保政策执行。
5. 政策适用条件
- 患者需在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 报销政策以患者入院时间为准,政策执行期间的费用均可享受相关保障。
总结
“乙类乙管”政策下,新冠患者的医疗费用是可以报销的,住院费用由医保和财政全额保障,门诊费用在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较高且无门槛限制。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政策,可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参考相关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