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牙植骨是指在进行种植牙手术时,当患者牙槽骨的骨量不足,无法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固位条件时,通过植入骨组织或骨替代材料来增加骨量,改善牙槽骨的结构,以满足种植牙植入要求的一种手术方法。
植骨的原因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会因失去牙齿的生理性刺激而逐渐发生骨质流失,加上先天发育、牙根及牙周炎症、外伤、长期缺牙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牙槽骨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吸收。而种植牙需要牙槽骨有足够的高度、宽度和密度来支撑种植体,使其能与周围骨组织紧密结合,形成牢固的支撑,从而提高种植牙的稳定性、成功率和使用寿命。如果牙槽骨条件不达标,种植体就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容易松动甚至脱落,所以需要通过植骨来补充缺失的骨组织。
植骨材料
- 自体骨:从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如髂骨、下颌智齿处等)提取健康的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但需要额外的手术创口来取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创伤。
- 同种异体骨:来自其他人的骨组织,经过处理后降低了免疫原性,但存在一定的传播疾病风险和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
- 异种骨:通常是动物来源的骨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用于人体,也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同样可能存在免疫反应等问题。
- 人工骨:使用合成或生物材料制成,如羟基磷灰石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作用,能促进新骨组织生长和再生,来源广泛且使用方便,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植骨材料。
植骨手术过程
在局部麻醉下,医生会在需要植骨的牙槽骨部位进行切口,暴露骨面,然后将选择好的骨材料植入到牙槽骨缺损处,必要时可能还会使用骨膜或其他屏障材料覆盖,以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愈合。植入后将创口缝合,等待一段时间让植入的骨材料与周围牙槽骨融合,形成新的骨组织,这个过程通常需要 6 个月以上的时间。
植骨的作用
- 增加骨量和改善骨结构:为种植体提供充足的支撑和固位空间,使种植体能够稳定地植入牙槽骨中。
- 促进种植部位愈合:为种植体创造良好的愈合环境,加速种植部位的自然愈合过程。
- 引导组织再生:有助于促进细胞迁移、分化和增殖,诱导新生软硬组织生长。
- 改善种植体周围微环境:优化局部微生物平衡,防止细菌感染和炎症发生,使种植体与周围组织保持稳定,从而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和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