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时期,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原因主要包括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化解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及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战略定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与新挑战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阴影日显浓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但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统筹发展和安全可以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
化解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通过统筹发展和安全,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防范重大风险挑战
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渗透催化,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助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筹发展和安全可以确保高质量发展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推动经济向更高级、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高水平安全的前提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没有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统筹发展和安全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落实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强调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通过统筹发展和安全,可以全面提升国家的安全能力,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助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增强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能力。通过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可以在各种不确定性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十四五”时期,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化解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及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通过统筹发展和安全,可以增强国家的战略定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十四五时期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性有哪些具体体现?
在“十四五”时期,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应对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确保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助于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相统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确保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忽视安全问题。
-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这包括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
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确保在发展中不出现安全短板。
-
增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安全可控。
-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关键在于推动发展和安全的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通过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同时利用国家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如何在十四五时期实现统筹发展与安全?
在“十四五”时期实现统筹发展与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 增强忧患意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时刻保持警惕,树立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2.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安全治理体系。
- 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形成一套立足基本国情、体现时代特点、适应战略安全环境的中国特色安全发展法律法规体系。
3. 聚焦安全发展重点领域
- 维护政治安全: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严密防范抵御“颜色革命”。
- 维护经济安全:坚持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4.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
-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安全因素,确保发展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 实现动态平衡: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同时通过加强国家安全保障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5.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 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
十四五时期统筹发展与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在“十四五”时期,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面临多方面的主要挑战:
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 经济结构性问题: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经济脱实向虚,推动高质量发展。
- 社会民生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 逆全球化与保护主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冲击,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加大。
- 中美博弈与科技封锁:需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安全风险多样化
-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面临经济、金融、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多重风险。
- 地缘政治风险:周边热点问题和台海局势增加了国家安全的外部压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压力
- 核心技术攻关:需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避免“卡脖子”问题。
- 新动能培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挑战
- 社会治理复杂性:社会矛盾和风险易发多发,需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 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