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甩项验收是指在工程项目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发包人因急于使用或其他原因,与承包人协商将按照施工图要求还没有完成的某些工程项目部分甩下,对整个单位工程先行验收的过程。被甩下的工程项目称为甩项工程。以下是关于工程甩项验收的一些规定和注意事项:
1. 法律法规及合同条款
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直接针对甩项竣工验收作出具体规定,但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的条件。在实践中,甩项验收通常需要通过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协议来实现。例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第14.3款对甩项竣工协议进行了规范,要求合同当事人应签订甩项竣工协议,并明确已完合格工程进行结算,并支付相应合同价款。
2. 协议签订
当发包人要求进行甩项竣工时,双方应另行订立甩项竣工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工程款的支付方法以及甩项的具体范围。这种协议有助于保护双方权益,确保甩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后续可能产生的争议提供依据。
3. 验收标准
对于已经完成的部分,必须满足工程质量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能被视为合格。这意味着所有已完成的工作都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且有完整的质量保证文件支持。甩项验收后,如果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建设单位有权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改正和修复[[1]。
4. 工程款结算
在甩项验收的情形下,双方可以根据事先签订的甩项验收协议来进行工程款结算。如果没有具体的甩项验收协议或协议中未明确规定结算方式,则需依照原施工合同中的约定按实结算。值得注意的是,在甩项情况下,即便剩余部分未完成,只要已完工程通过验收,发包人不得以未全面竣工为由拒绝支付相应的工程款项。
5. 后续处理
甩项工程通常会在后期继续施工直至全部完工并通过最终验收。在此过程中,原承包商一般负责完成甩项工程,除非另有安排。同时,若甩项工程涉及第三方施工,原承包商可能需要提供一定的配合服务,并因此获得相应的总包配合费用。
6. 责任划分
甩项验收不仅涉及到工程进度和资金流的问题,还关系到各方的责任划分。例如,如果甩项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除非能证明这是由于承包人的过错造成的,否则发包人无权就甩项工程追究承包人的违约责任。同样地,如果是因为发包方的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成,那么由此造成的损失也应由发包方承担。
尽管现行法律没有专门针对甩项验收的规定,但通过合理的合同管理、详细的甩项协议制定以及严格的验收流程执行,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解决甩项验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不仅有助于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也有利于维护参与各方的利益。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各相关方严格按照上述原则行事,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