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用麻醉方式主要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具体如下:
- 局部麻醉
- 表面麻醉:将麻醉药物涂布或喷雾于手术区表面,使其透过黏膜,阻滞黏膜下的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作用。适用于表浅的黏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拔除松动的乳牙或恒牙、舌系带过短矫正手术等。常用药物为丁卡因等。
- 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麻药物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以阻滞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作用。适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各类手术,是口腔科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阿替卡因等。
- 区域阻滞麻醉:将局麻药物注射于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周围,以阻滞其支配的区域内的感觉。适用于上下颌牙槽突、腭部、口底等手术。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阿替卡因等。
- 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麻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的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常用于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等。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 全身麻醉
- 吸入麻醉:将挥发性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经由呼吸道吸入、通过肺 - 脑血液循环,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并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目前吸入麻醉已较少单独使用,除小儿麻醉吸入诱导外,多与其他静脉镇痛、肌松剂等复合用于术中麻醉维持。用于吸入麻醉的药物有氟烷、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等卤代烷类挥发性麻醉药及氧化亚氮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七氟烷、异氟烷和氧化亚氮(笑气)。
- 静脉麻醉: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效果。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有丙泊酚、氯胺酮等。这种麻醉方式起效快,患者舒适度高,但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 静吸复合麻醉:综合了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的优点,在手术过程中同时使用静脉麻醉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和两者联合的蛛网膜下腔 - 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麻醉等,这种麻醉方法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一般较少用于口腔科手术,主要用于一些口腔颌面部与颈部的大型手术,且需要患者能够配合保持特定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