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对象的监测范围和程序如下:
监测范围:监测范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特定人群或地区的监测活动所覆盖的范围。具体的监测范围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政策而有所差异。例如,在某些地区,监测范围可能包括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一定数额的家庭。
监测程序:监测对象的识别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风险信息收集:通过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等途径发现潜在的风险信息。
- 综合分析研判:村委会或相关机构组织召开会议,综合分析收集到的风险信息,确定重点核查对象。
- 实地调查:对确定的重点核查对象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并提出拟纳入监测对象的名单。
- 部门信息比对:将收集到的信息与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以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评议初定: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对拟纳入监测对象的名单进行初步确定,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建议。
- 乡镇审核:乡镇政府对村级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核,核实相关信息,并明确帮扶措施。
- 县级确定:县级相关部门对乡镇上报的名单进行最终审核,并确定监测对象。同时,相关信息会被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并在村级进行公示和公告。
以上就是关于监测对象的监测范围和程序的基本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监测范围和程序可能会随着政策的变化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