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条款或审计依据存在争议
结算被审计审减了一半,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并需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一、常见原因分析
- 合同条款不明确
若合同中对计价方式、工程量计算规则等约定模糊,可能导致审计时工程量或单价调整幅度过大。例如,未明确工程量增减的计价规则,或对变更签证的审批流程存在争议。
- 投标报价问题
-
不平衡报价 :投标时为中标获取项目而故意抬高单价,结算时因单价问题被大幅扣减。
-
定额套用错误 :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理解偏差,导致单位替换、套错定额等低级错误。
- 施工图变更频繁
设计图纸重大变更可能导致原清单无法适用,若未通过正规变更程序调整单价或工程量,易引发高额审减。
- 审计标准与合同约定冲突
审计机关可能依据国家或地方定额、计价规范调整造价,而合同条款与审计标准不一致时,审计结果可能偏向规范。
二、应对策略
- 核对合同条款
仔细审查合同中对计价方式、工程量计算、变更签证等关键条款,确保与审计依据一致。若发现条款漏洞,应及时与业主协商补充或修订。
- 提供充分证据
若认为审减不合理,需提供详细的设计图纸、工程量计算依据、材料价格凭证等材料,证明结算金额的合理性。
- 沟通与协商
主动与审计单位对接,了解审减具体原因,尝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若因业主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导致审减,可要求业主补充相关资料。
- 法律与规范依据
参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审计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合同效力优先原则,审计单位无权单方推翻合同约定。
三、注意事项
-
审减率限制 :一般规定审减率不得超过10%,超过部分由施工单位承担审计费用。但特殊情况下(如重大设计变更),这一限制可能不适用。
-
审计费用承担 :若审减额超过10%,通常由施工单位承担;反之则由甲方支付。
建议项目方在结算前与审计单位充分沟通,明确计价依据和变更流程,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以降低被不合理审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