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大撤退》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宜昌大撤退为题材的纪录片,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深远意义。以下是关于该纪录片的详细介绍:
1. 纪录片背景
宜昌大撤退发生在1938年,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大转移。当时,随着武汉失守,长江中游航线被切断,宜昌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和人员转运节点。在短短40天内,中国通过有限的运力将13万吨战略物资和3万余人员从宜昌转移至四川,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和大量人才。这一行动被称为“中国式敦刻尔克”,是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篇章。
2. 主要内容
纪录片详细记录了宜昌大撤退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 背景:1938年,日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武汉,武汉保卫战失败后,中国政府决定弃守武汉,将大量物资和人员转移至宜昌,再转运至四川大后方。
- 过程: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航运公司和军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空袭,日夜抢运物资和人员。撤退行动不仅包括工厂设备、战略物资,还有大量难民、政府官员、技术人员和师生。
- 结果:最终,13万吨物资和3万余人成功转运至四川,避免了这些重要资源落入敌手,为抗战保存了民族工业的元气。
3. 历史意义
宜昌大撤退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它展现了中国军民面对民族危亡时的不屈意志和顽强斗志。
- 保存了抗战所需的工业基础和人才资源,为长期抗战提供了重要保障。
- 被称为“中国版敦刻尔克”,与欧洲二战中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提并论,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4. 纪录片观看渠道
目前,关于《宜昌大撤退》纪录片的具体观看渠道,搜索结果中并未明确提及。建议您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查找:
- 搜索相关视频平台(如B站、爱奇艺、优酷等)。
- 关注抗战历史题材的纪录片频道或专题。
- 查询地方电视台或历史研究机构的播出安排。
如果您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