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机构代码是用于标识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的标准化编码,由12位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结构如下:
一、编码结构解析
-
前6位
行政区划代码,对应医疗机构所在省份、市、县三级行政区划,采用6位字母+2位数字的组合形式。
-
中间2位
经济类型代码,用2位字母表示医疗机构的性质,例如:
-
H :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
-
D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
O :其他类型医疗机构。
-
-
后4位
医疗机构顺序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用于标识同一市级行政区内的医疗机构顺序编号。
二、编码规则与作用
-
唯一性 :全国范围内唯一且不变,相当于机构的“身份证号”;
-
组成示例 :若某医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机构类型为综合医院,其代码可能为“H110101001234”(具体需根据实际登记信息确定);
-
应用场景 :在医保报销、医疗费用结算等场景中,用于识别医疗机构身份及资质。
三、管理意义
通过标准化编码,医保部门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与统一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与监管水平。若需查询具体医疗机构信息,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官网或相关平台输入完整代码进行检索。
(注:以上信息综合国家医疗保障局及相关部门发布的编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