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采购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采购体系、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以及市场趋势等。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探讨。
采购体系与风险管理
采购体系的特点
- 技术体系与品管体系的差异:水产采购体系与畜禽体系在技术体系和品管体系上有显著差异。水产饲料中使用的原料如猪源性原料和水产同源性原料需要特别关注,以避免生物安全风险。
- 采购品类的复杂性:水产原料的品类繁多,尤其是特种料和普水料的生产,仓储和资金周转压力大。
- 供应商管理:水产原料尤其是动物蛋白掺杂掺假率较高,原料标准复杂,对供应商筛选十分谨慎。企业需要建立白名单制度,进行动态跟踪和飞行检查。
风险管理
- 原料采购风险:猪源性原料和水产同源性原料的采购风险较高,需要独立车间或成厂以避免交叉污染。
- 仓储与资金管理:高脂原料和高水分原料的仓储难度大,易发热、易氧化,对企业造成较大损失。淡旺季的采购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合理控制库存和头寸。
- 供应商遍布全国:水产供应商遍布全国,供应链管理的难度较大,需要建立全国范围的互信稳定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 供应链协同: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把控采购需求、订单及交期、库存及收发货等环节,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 分类物料采购流程:梳理水产品类、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打造从采购寻源、招投标到财务对账的采购整体流程。
- 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配送过程的实时监控,提高运营效率。
优化供应链管理
- 冷链运输管理:确保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全程保持低温环境,降低损耗率。
- 仓储与终端管理:科学控制冷库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水产品变质,确保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保持新鲜。
- 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评估供应商资质和产品质量,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技术创新的应用
- 智能化设备普及:物联网(IoT)传感器、无人机、自动化投喂系统和水质监测设备等智能装备的应用更加广泛,实现了对水体环境、鱼类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
- 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收集并分析海量养殖数据,养殖户可以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提高生产效率。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AI技术被应用于疾病预测、鱼群行为模式识别等领域,提前预警潜在问题,降低风险。
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性
- 智慧养殖:世电科技通过AIoT平台实现了水质监测和智慧养殖,提升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 数字化转型:数字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长以及企业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因素。
市场趋势与未来展望
市场趋势分析
- 供需变化:2024年水产料市场容量同比萎缩约15%,2025年预计市场将保持谨慎乐观,建议养殖户慎重使用高杠杆或加大投资。
- 市场集中度提高:随着行业整合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具有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的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市场份额逐渐提高。
- 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未来,中国水产品市场将朝着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水产品选择。
未来展望
- 消费需求升级:生鲜/冷冻水产品主导市场,预制菜爆发,推动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
- 环保压力:地下水养殖模式面临监管收紧,需通过循环水养殖等技术减少污染。
- 国际贸易与原料成本波动:中美贸易摩擦和进口冲击将影响饲料原料价格,增加企业成本压力。
水产采购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采购体系、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以及市场趋势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采购体系,优化供应链管理,利用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并关注市场趋势和政策变化,以应对未来的市场挑战和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