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是外科医生在组织或器官上为了手术治疗而切开的口子,根据手术部位、微生物污染情况等因素可分为清洁切口、可能污染切口、污染切口等。
手术切口定义
手术切口是指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暴露病变部位、进行手术治疗,而在患者皮肤、组织或器官上切开的口子。这种操作需要使用手术刀等医疗器械,是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步骤。
手术切口分类
清洁切口(Ⅰ类切口)
- 定义:指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即非外伤性、未感染的伤口。
- 示例: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术等。
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
- 定义: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即手术部位可能与空腔脏器相通,或手术部位皮肤不易彻底消毒。
- 示例: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
污染切口(Ⅲ类切口)
- 定义: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
- 示例:阑尾穿孔切除术、肠梗阻肠坏死手术等。
其他分类
- 有时根据手术切口的位置、长度、深度等特征,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切口类型。
- 如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
手术切口的意义与影响
- 手术切口的选择对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影响。
- 切口分类有助于指导术后护理、抗生素使用及观察预后。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表
切口分类 | 描述 | 甲级愈合 | 乙级愈合 | 丙级愈合 |
---|---|---|---|---|
0类切口 | 经自然腔道手术 | _ | _ | _ |
Ⅰ类切口 | 清洁切口 | 愈合良好 | 愈合欠佳 | 切口化脓 |
Ⅱ类切口 | 可能污染切口 | 愈合良好 | 愈合欠佳 | 切口化脓 |
Ⅲ类切口 | 污染切口 | 愈合良好 | 愈合欠佳 | 切口化脓 |
手术切口类型及实例表
切口类型 | 描述及特点 | 实例手术 |
---|---|---|
清洁切口 | 无感染,无炎症,不进入易感染部位 | 甲状腺切除术、乳腺切除术 |
清洁-污染切口 | 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或生殖泌尿道,但无明显感染 | 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 |
污染切口 | 有明显污染或感染迹象 | 开放性骨折清创术、穿孔性阑尾炎手术 |
横切口 | 腹部横切口,美容效果好,位于比基尼线位置 | 剖腹产手术(美容缝合) |
竖切口 | 腹部竖切口,操作空间大,适合紧急情况 | 剖腹产手术(紧急剖宫产)、腹部探查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