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医保和本地医保存在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医流程
- 本地医保:参保人在本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凭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直接就医结算,无需额外办理备案等手续。
- 异地医保:参保人需要先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或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下渠道办理。备案成功后,在异地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出院时可直接结算。
报销政策
- 支付范围:异地医保跨省结算时,执行就医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省内异地就医执行全省统一规定的支付范围。本地医保则执行参保地的相关支付范围规定。
- 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异地就医时,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后在备案地支付比例原则上执行参保地同等标准。临时外出转诊人员和急诊抢救人员支付比例的降幅原则上不超过 10 个百分点,非急诊非转诊的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降幅不超过 20 个百分点。本地医保直接按照参保地规定的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执行。
就医选择
- 本地医保:参保人可在参保地的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中自由选择就医,包括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 异地医保:虽然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参保人可在备案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但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例如,某些地区对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有指定范围,或者对转诊转院有相关规定。
结算方式
- 本地医保:参保人在本地就医时,医疗费用由医保部门与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按协议约定直接结算,参保人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部分。
- 异地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实行国家医保局统一清分清算,省内异地就医费用实行省级统一清分清算。
总体而言,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推进,异地医保和本地医保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