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税提留(包括提留款和农业税)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被取消。提留款在2002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时被取消,农业税在2006年1月1日正式废止。
农税提留取消的具体时间
提留款的取消:
- 时间:2002年
- 背景:为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提留款(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提留和五项乡镇统筹)在此次改革中被取消。
农业税的取消:
- 时间:2006年1月1日
- 背景:经过长期的历史沿革,农业税在2005年12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标志着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
- 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取消了提留款和农业税,还包括取消乡统筹和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以及取消屠宰税等措施。
-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规范了农村收费行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关法律法规
-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发该意见,提出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率或免征农业税。
- 《农业税条例》:该条例在2005年12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标志着农业税的正式取消。
农业税退出历程
时间节点 | 重要事件 | 影响描述 | 相关政策文件 |
---|---|---|---|
2000年前 | 农业税征收 | 增加农民负担,影响生产积极性 | _ |
2002年 |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 减轻农民负担,探索新税制 | _ |
2003年 | 三提五统逐步取消 |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 _ |
2006年 | 农业税全面取消 | 极大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积极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
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变化
变化方面 | 具体表现 | 影响评估 |
---|---|---|
经济负担 | 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 提高生活水平,增强生产积极性 |
生产成本 |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 | 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
产业投入 | 增加农业生产投入 |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城乡发展 | 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 |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
政策支持 | 基层政权运转、农村义务教育改善 | 政府投入为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