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四川省近年发布的招投标政策文件,最新政策主要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行为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展开。以下是综合整理的核心内容:
一、优化营商环境与主体责任落实
-
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
保障招标人在选择招标代理、编制招标文件、组建评标委员会等环节的自主权,取消无法律依据的审查前置审批,推行电子招标投标项目网上办理。
-
规范项目发包方式
-
同一项目业主的同类项目可合并为一个合同段或分阶段招标;不同项目业主的同类项目适宜联合招标,需签订联合招标协议。
-
推广三维数字化并行管理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暂估价工程可由招标人或工程总承包单位联合组织招标。
-
二、公开透明与公平竞争
-
招投标信息公开
所有签约信息将按入驻平台时间分批次公示,涵盖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等全流程,接受社会监督。
-
公平竞争审查
鼓励招标人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规范评标办法设定,确保评标过程公正客观。
三、制度体系完善
-
法规体系构建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四川省地方性法规(如《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及省政府规章(如《四川省评标专家和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
-
标准规范执行
政府公开招标限额标准明确:货物、服务类项目100万元以上必须公开招标,工程类项目按省级规定执行。
四、具体应用案例
-
德阳文庙安防工程 :2024年公开招标项目,预算600万元,要求供应商具备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
-
成都生物城未来学校项目 :2025年超11亿元大型项目,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施工方需为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
五、其他亮点
-
联合体投标限制 :部分项目(如德阳文庙项目)明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电子化交易系统 :全省统一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招投标活动,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以上政策体现了四川省在招投标领域“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方向,旨在提升市场效率与透明度,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