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病历的时间长度并不直接决定病历是否被篡改。封存病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在医疗纠纷中因病历资料的篡改或丢失而导致证据不足。以下是关于病历封存的法律规定、时间要求、具体流程以及相关法律后果的详细信息。
病历封存的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病历封存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明确了封存病历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 《民法典》:第1225条第二款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和复制其病历资料,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提供。
封存病历的目的
- 封存病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在医疗纠纷中因病历资料的篡改或丢失而导致证据不足。
- 病历资料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主要证据之一,其真实性直接影响鉴定结论的作出。
病历封存的时间要求
封存时限
- 《病历书写基本规定》:规定了各种病历文书的完成时限,所有病历至迟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的24小时内均应完成。
- 《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对电子病历的基本要求、书写与存储、复制与封存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电子病历书写及保管时限与纸质病历一致。
封存后的保管
- 封存后的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保管期限一般为三年,如患者在病历资料封存满三年未再提出解决医疗纠纷要求或要求续封的,医疗机构可以自行启封。
病历封存的具体流程
申请与清点
- 患者或其代理人向医疗机构提出病历封存要求,医疗机构应不迟延地配合患者封存病历。
- 全面清点病历,确保封存病历包括患者诊疗的所有主客观病历,避免遗漏。
封存与保管
- 使用专门的病历封存条对档案袋或者塑料箱、纸箱进行封存,封存条应尽量粘贴在档案袋或者箱子各个开口处,由医患双方在封存条处签名或者盖章,并对封存后的外观进行拍照记录。
- 封存的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保管期限一般为三年,如患者在病历资料封存满三年未再提出解决医疗纠纷要求或要求续封的,医疗机构可以自行启封。
封存病历被篡改的风险
篡改的法律后果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篡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违者将面临警告、罚款、暂停执业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 《民法典》:第1218条规定,医疗机构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篡改的检测方法
- 比对病历异同:通过多次复印病历,对比前后复印的不同,找出其中的矛盾之处。
- 文书鉴定:通过文书鉴定来明确病历中的伪造、篡改痕迹,如笔迹鉴定等。
封存病历的时间长度并不直接决定病历是否被篡改。封存病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在医疗纠纷中因病历资料的篡改或丢失而导致证据不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封存病历,任何篡改行为都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封存病历的具体流程包括申请、清点、封存和保管,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