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旅游价值。以下是关于塞罕坝的详细信息。
塞罕坝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
-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度32分至118度14分,北纬41度35分到42度40分,东西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的喀拉沁旗、松山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相连。
生态环境特点
- 塞罕坝地区气候条件独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 这里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着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被誉为“华北的绿宝石”。
塞罕坝的历史背景
历史变迁
- 塞罕坝在距今一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 清朝时期,塞罕坝成为皇家猎苑,每年秋天,皇帝带领子孙们来此秋狝,这片土地被划为“木兰围场”。
现代发展
-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几代塞罕坝建设者忠实履行“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的神圣使命,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
- 2017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2021年又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
塞罕坝的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措施
- 塞罕坝的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可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之用。
- 近年来,塞罕坝依靠科技手段,启动了攻坚造林、人工林天然化改良和天然林近自然化改培三大工程,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生态保护成效
- 塞罕坝的森林面积已达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活立木蓄积达1036.8万立方米。
-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200亿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
塞罕坝的旅游价值
主要景点介绍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七星湖、泰丰湖、界河、二龙泉、龙潭、金莲映日观赏园、五彩斑斓观景平台、松桦争春观景平台、塞罕大峡谷等著名景点。
- 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旅游经济贡献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是国家级旅游景区,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劳务收入,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 塞罕坝酒依托天然优势,酿造的塞罕坝生态原浆酒具有独有的优质品质,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旅游价值。塞罕坝从历史上的“千里松林”到现代的“绿色长城”,经历了沧桑巨变,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塞罕坝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更在于塞罕坝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