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丰收矿区的最新消息涉及项目进展、政策法规变化以及矿业权信息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分析。
矿区项目进展
项目暂停
近期有诸多企业和个人咨询儋州市丰收矿区钨铯铷多金属矿项目的矿业权有效性,传言该项目即将动工开采,但经调查,这些信息均不属实。项目的暂停可能是由于法规限制、资金问题或其他行政因素。矿业项目的启动和暂停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变化、市场条件和技术难题。
矿业权状态
海南省儋州市丰收矿区钨铯铷多金属矿的探矿权由自然资源部审批颁发,目前处于保留状态,不能实施以探代采的采矿行为。探矿权处于保留状态意味着该项目尚未具备采矿条件或尚未完成必要的审批程序。这种情况表明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了法律或技术障碍。
政策法规
《儋州市矿山生态修复规定》
《儋州市矿山生态修复规定》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矿山生态修复的责任主体、具体措施、验收和管护责任等。该规定的实施旨在规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防止非法采矿行为,保护生态环境。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矿区的管理和开发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矿业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地方立法权
儋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了《儋州市矿山生态修复规定》,这是其首部地方性法规,旨在解决矿山修复领域的突出问题。地方立法权的行使使得儋州市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法规,提升了矿山管理的法治水平,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矿业权信息
矿业权审批
海南省儋州市丰收矿区的钨铯铷多金属矿详查探矿权由自然资源部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证号为1000002023023018001308。矿业权的审批和颁发是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手段。该项目的探矿权审批显示了政府对矿产资源管理的严格要求和规范性。
法律责任
根据《儋州市矿山生态修复规定》,采矿权人和非法开采行为人是矿山生态修复的责任主体,未履行责任的将承担法律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有助于强化对矿山生态修复的监管,防止推诿扯皮,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落实。
儋州丰收矿区的最新进展显示项目目前处于暂停状态,矿业权处于保留状态。海南省新实施的《矿山生态修复规定》对矿山管理和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了矿业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这些变化反映了政府对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诺。
儋州丰收矿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儋州丰收矿区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储量
儋州丰收矿区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是一个以钨、铯、铷等金属为主的矿区。以下是关于该矿区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储量的详细信息:
地质条件
-
区域地质背景:
- 丰收矿区位于王五-文教EW向深大断裂的西段南侧,属于儋县岩体隆起区的北东部。
- 区域内地层出露广泛,主要包括第四纪、白垩纪、志留纪及奥陶纪地层,岩性有砂砾岩、长英岩、粉砂岩、千枚岩、片岩、石英岩等。
- 区域内经历了加里东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构造形迹穿插交错,断裂构造最为发育。
-
矿区地质构造:
- 矿床总体上平行展布于儋县岩体与上古生界地层的接触带附近,由一系列矿脉组成。
- 主要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铯铷多金属矿床和云英岩型铷多金属矿床。
- 矿体展布严格受黑云母闪长岩岩体控制,特别是在接触带附近,裂隙密度和渗透率高,形成高碎裂岩化相。
资源储量
-
主要矿种及储量:
- 铯氧化物(Cs2O)资源储量(332333)达7169.28吨,资源潜力巨大,属于海南省首次发现的矿种。
- 矽卡岩型铯铷矿床的平均品位为0.053,平均厚度为5.96米,氧化物量为7169.3吨。
- 云英岩型铷矿床的平均品位为0.011,平均厚度为1.11米,氧化物量为13.5吨。
-
勘查程度:
- 矽卡岩型铯铷矿床的勘查程度达到普查-详查。
- 云英岩型铷矿床的勘查程度达到普查,只对三个矿体进行了储量控制。
儋州丰收矿区的开采规模、设备和技术
儋州丰收矿区的开采规模、设备和技术如下:
开采规模
- 矿区名称:儋州市西培农场端门岭矿区(二期)
- 开采矿种:建筑用花岗岩
- 储量:4142.6万立方米
- 开采规模:150万立方米/年
- 出让年限:20年
设备
- 机载劈裂机:适用于大块石料的开采和分割,能够实现几千立方米荒料的二次破裂和1立方米以下荒料的分割。
- 岩石劈裂棒:用于大块废石、死角和平整场地等工程,具有高效、环保、力量大的特点。
- 手持式愚公斧机:设计轻巧,重量仅有29kg,便于单人操作,适用于硬质脆性岩石的分离。
技术
- 机载劈裂机技术:通过液压扳放大力臂,将缸力乘以力臂,实现高效破碎。劈裂机的型号根据具体施工情况确定,打孔后放入劈裂机头,操作泵站开关即可开始工作,破碎速度快,产量高。
- 岩石劈裂棒技术:通过油管输送到各个劈裂器的油缸管,实现大块石料的快速破裂。
- 手持式愚公斧机技术:采用先进的液压技术,能够轻松应对各种硬质岩石,操作简单,适合各种环境下的岩石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