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的全称是陵水黎族自治县。以下是关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的详细信息。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成立与发展
成立背景
- 历史沿革:陵水黎族自治县成立于1987年12月31日,原名为陵水县,1988年4月划归海南省直辖。陵水县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属象郡外徼,唐代属振州,宋代属万安军,明清时期属崖州。1987年设立陵水黎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
- 民族构成:陵水黎族自治县是一个以黎族、汉族、苗族为主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市县,黎族人口占比较高。
经济发展
- 主要产业: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经济以热带农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热带农业包括冬季瓜菜生产、海水养殖等,旅游业则以美丽的海滩和丰富的水上活动为特色。
- 旅游发展:陵水黎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南湾猴岛、分界洲岛、椰子岛、香水湾、七仙岭温泉等。近年来,陵水通过打造“教科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 地理坐标: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22'—18°47', 东经109°45'—110°08'之间。
- 周边市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东临南海,西接三亚,北靠琼海,南与三沙市隔海相望。
交通设施
- 交通网络:陵水黎族自治县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海南东环高铁和海南东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陵水机场提供便捷的航空服务,陵水港则提供水上交通选择。
- 交通枢纽:陵水黎族自治县是海南岛东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岛内外主要城市,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文化特色
非遗文化
- 疍家文化:陵水新村镇是海南疍家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拥有疍歌、气鼓鱼粥等多项省级和县级非遗项目。疍家渔排、海上民宿和渔家美食是疍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黎族文化:陵水是海南省黎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黎族风情园展示了黎族的传统建筑、服饰、工艺品和歌舞表演。
旅游景点
- 自然景观:陵水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如南湾猴岛、香水湾、清水湾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 人文景观:陵水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疍家博物馆、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等,展示了陵水的自然与人文风情。
陵水黎族自治县是海南省东南部的一个重要的民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热带农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交通设施完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简称是什么?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简称是陵水县。
海南陵水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
海南陵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旅游景点: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这是一个长夏无冬、四时花开的地方,集热带雨林、峡谷奇观、流泉瀑布、南药、温泉等旅游资源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宝库”和“真正的动物园”。
-
新村港疍家渔排:素有“海南威尼斯”之称,游客可以乘渔船穿梭于海上街市,体验枕海而居、倚海而眠的疍家生活。
-
海南疍家博物馆:位于陵水新村镇潟湖水岸,是国内首个融合疍家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生产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
海南海洋欢乐世界:位于黎安镇,是一个融合了海洋文化、惊险游乐、生态展示及精彩演艺的综合性主题乐园。
-
清水湾旅游区:被誉为“会唱歌的海滩”,沙滩细腻洁白,海水清澈见底,适合游泳、浮潜和赶海等活动。
-
分界洲岛旅游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著称,是潜水、浮潜和海上娱乐的理想之地。
-
南湾猴岛: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猕猴自然保护区,乘缆车可俯瞰港湾处千帆竞发、渔排林立的盛景。
-
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这片“海上绿洲”时常上演“鸟浪”奇观,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
赤岭疍家风情渔村:位于清水湾和土福湾之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品尝新鲜的海鲜大餐,入住古朴典雅的疍家船型屋民宿。
-
吊罗山大里村:被誉为“陵水小西藏”,自然风光旖旎,晨雾缭绕,瀑布壮观,适合体验黎家风情和参与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
海南陵水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海南陵水的气候特点如下:
-
热带季风气候:陵水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
温度:
- 年平均气温:约24.7℃,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为19.8℃,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30℃。
- 季节变化:春季气温在19℃~21℃左右,夏季气温在25℃~27℃,秋季气温在30℃左右,冬季气温在18℃~12℃左右。
-
降水:
- 年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25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的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5%以上。
- 地域差异:北部山区降水量较多,南部沿海较少。
-
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9.3小时,阳光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旅游业的发展。
-
无霜期:全年无霜,四季常青,适宜农作物生长和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