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古代文明起源(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
人类活动遗迹
甘肃境内发现距今1.2万至2.7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如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约7800-7500年前),出土三足钵、三足罐等器物,展现原始社会建筑与生活水平。
-
新石器时代文化
马家窑文化(约7000-5000年前)和齐家文化(约4500-3000年前)是甘肃新石器时代的重要代表,属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对中华文明形成有重要贡献。
二、秦汉时期的疆域拓展
-
秦朝设县
公元前688年,秦国在陇西(天水)设立邽县、冀县,中国最早县制由此诞生。
-
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
通过霍去病击败匈奴,设立武威、张掖、敦煌等郡,使甘肃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枢纽,形成“河西四郡”。
三、多民族融合与政权更迭
-
西夏时期的甘肃
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后,于1036年设立甘肃军司,统辖甘州(张掖)、肃州(酒泉),首次使用“甘肃”名称。
-
元朝设省
元代正式建立甘肃行省,管辖黄河以西地区,简称“甘”或“陇”,奠定现代省级行政区基础。
四、丝绸之路的繁荣与文化交融
-
经济文化交流
汉唐时期,甘肃是丝绸之路核心节点,张骞出使西域、玄奘取经等历史事件均在此发生,促进文化、贸易繁荣。
-
艺术与宗教遗产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麦积山石窟、拉卜楞寺(藏传佛教)等成为世界级文化瑰宝。
五、近现代发展
-
行政区划演变
-
民族融合与现代转型
近现代以来,甘肃持续吸引中原移民,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居的格局,成为中医药学、陇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总结
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从古代文明起源到现代省级行政区,既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丝绸之路的见证者。其历史发展与丝绸之路的繁荣紧密相关,形成了独特的陇右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