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被称为“虚线”的由来与历史地名和方言密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名称来源
-
历史沿革
宿州古称“宿县”,这一名称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由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变迁,宿县在隋唐时期因通济渠开通而设立,成为楚汉文化与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
方言因素
宿州方言中,“宿”与“虚”发音相同,均读作“xu”。这种发音习惯导致当地人将“宿县”简称为“虚线”,并延续至今。例如,住宿在方言中读作“住虚”,宿舍读作“虚舍”。
二、名称沿用原因
-
历史惯性
尽管1998年宿县撤县设市为宿州市,但方言习惯具有较强稳定性,许多居民仍沿用“虚线”这一称呼。
-
文化认同
“虚线”不仅是地理名称的简称,更承载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认同。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曾称宿县为“南徐州”,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地域文化符号。
三、行政区划现状
目前宿州市下辖埇桥区、萧砀灵泗四县,但“虚线”作为非正式称呼仍广泛使用,尤其在民间交流和日常语境中。
综上,“虚线”是宿州对历史名称“宿县”的方言化简称,源于发音相近的“宿”与“虚”,并因长期形成的文化习惯而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