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交的多通常领的多,这一原则体现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以下是具体分析: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计算养老金的平均缴费基数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缴费年限 ×1%。一般来说,按照 100% 基数缴费一年,退休可以领取 1% 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 基数领取 0.8%;300% 基数领取 2%。所以,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就越高。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 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 ÷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每缴费一个月,个人账户会按照缴费基数的 8% 记账,每年还有记账利息。缴费基数高,个人账户储存额就会增高,在退休年龄确定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越多。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由财政全额提供,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系数(如 60 岁对应的是 139)计算。个人选择的缴费档次越高,政府补贴也越多,个人账户金额就越多,最终养老金也就越高。
不过,养老金的计算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当地职工平均工资、记账利率、退休年龄等。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缴纳的养老金越多,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会相应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