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一定差距
十年过渡期结束前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 养老金计算方式的变化 :
-
在十年过渡期内,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采用新老办法对比的方式。如果新办法的退休待遇高于老办法,则在老办法待遇的基础上按新办法发放,并且会补发一定比例。
-
过渡期结束后,养老金计算将完全按照新办法进行,不再进行新老办法的对比。
- 养老金待遇的提高 :
-
对于在过渡期内退休的“中人”,按照新办法计算,养老金可能会有所提高。例如,一个在过渡期内退休的“中人”养老金可能是8000元/月,而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中人”养老金可能直接涨到10000元/月。
-
过渡期结束后,新退休的“中人”们无需再按照新老办法对比的方式计算养老金,而是直接按照新办法计算,这通常会导致养老金待遇的提高。
- 养老金差距的扩大 :
-
由于新老办法的过渡性养老金政策,以及工资水平的提高,越晚退休的人员养老金的基数自然更高,导致晚退休的人员养老金远高于早退休的人员。
-
改革中的过渡性养老金政策虽然为早退人员做了一些平衡,但无法完全弥补这种差距,反而让问题更加复杂。
-
职业年金的存在也加剧了这种差距,后退休人员的职业年金待遇会随之提高,进一步拉大了养老金的差距。
- 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
-
对于有过渡性养老金以及工龄长、缴费基数较高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过渡期结束并不会对养老金待遇产生太大影响。
-
然而,对于企退人员,尽管养老金并轨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统一,但养老金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相比。
综上所述,十年过渡期结束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会有所提高,并且养老金差距可能会扩大。对于晚退休的人员,养老金的基数和待遇将更高,而对于早退休的人员,养老金的基数和待遇则相对较低。这种差距主要源于新老办法的过渡性养老金政策、工资水平的提高以及职业年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