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对农村医保的政策主要围绕提升保障水平、完善服务网络和强化健康管理三大方面展开,具体措施包括:
一、提高医疗保障待遇
- 大病保险支付限额提升
对连续参保且当年未报销的农村居民,次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例如连续参保满4年,每多1年增加不低于1000元。通过“多缴多得”机制,鼓励稳定参保并减轻医疗负担。
- 财政补助与缴费补贴
-
2025年居民医保财政补助金额上调30元至670元/人,缓解农民参保压力。
-
新农合缴费标准提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农民个人缴费比例仍为20%。
- 特殊群体优惠
- 村集体供养人员、五保户、孤儿等困难群体享受大幅减免,仅需缴纳正常标准的47%左右。
二、强化基层医疗保障能力
- 医疗资源下沉
-
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通过专家派驻、联合诊疗等方式提升基层服务。
-
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医疗模式,实现五级远程医疗网络全覆盖。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覆盖率力争达80%以上,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等。
- 药品供应与门诊保障
-
新增111种药品至医保报销目录,涵盖公共卫生事件专用药物。
-
完善乡村门诊慢性病用药供给,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三、完善疾病防控与健康促进
- 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
-
加强农村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开展全民健身、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 健康素养与慢性病管理
- 通过膳食指导、健康教育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升农民健康素养。
四、其他关键措施
-
异地就医结算优化 :允许异地务工人员就地参保,扩大跨省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
参保激励机制 :连续参保4年可获额外1000元大病保险额度,未使用医保可获1000元奖励。
这些政策通过多层次保障、资源下沉和健康促进,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