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病种覆盖,优化结算服务
2024年异地就医政策在覆盖范围、结算病种、服务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化,具体如下:
一、覆盖范围扩大
- 门诊慢特病病种增加
2024年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等)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覆盖90%以上的门诊慢特病费用。
- 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增长
截至2024年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64.40万家,较上年增加9.36万家,实现县域可及。
二、结算政策优化
- 报销比例调整
-
省内异地就医 :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比例下降5-20个百分点;
-
跨省异地就医 :转诊及急诊人员支付比例降幅约10个百分点,其他临时人员降幅约20个百分点。
- 服务范围扩展
- 2024年8月起,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已实现跨省直接结算,12月底前新增5种病种(如恶性肿瘤放化疗等)纳入结算范围。
三、管理与服务提升
- 备案管理规范
- 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有效期6个月,临时外出人员备案有效期也为6个月,支持线上备案和查询。
- DRG/DIP管理推进
- 部分省份(如湖北)将异地就医费用纳入DRG/DIP管理,提高结算效率。
- 信息化服务优化
- 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备案、费用查询及权益查询,降低群众垫付成本。
四、受益人群
-
慢性病患者 :覆盖10种门诊慢特病的患者,减少90%以上自费费用;
-
临时就医人员 :急诊、转诊等场景实现即时结算;
-
老年人及儿童 :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五、其他注意事项
- 部分省份(如新疆)可能因政策调整存在差异,建议参保人提前咨询当地医保部门。
以上政策体现了国家医保局通过扩覆盖、调比例、强管理等多措并举,进一步缓解群众跨省就医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