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异地医保报销的最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有30个省份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持卡结算。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
-
2024年,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病种由原来的5种扩大到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等10种,基本覆盖了跨省报销门诊慢特病费用的90%以上。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达64.40万家,比上年增加9.36万家,异地就医结算实现了县域可及。
-
2024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达2.38亿,减少资金垫付1947.25亿元,分别比2023年增长了84.70%和26.71%。
- 异地退休安置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异地退休安置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 符合转诊条件的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
- 在2024年年底之前,实现全部符合转诊条件的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 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 :
-
2024年12月1日起,国家医保正式上线5种门诊慢特病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
2025年,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进一步扩大,基本覆盖了跨省报销门诊慢特病费用的90%以上。
- 异地就医待遇标准 :
-
参保人员按规定办理异地长期居住备案手续或异地急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与市内相应医疗机构支付比例一致。
-
参保人员按规定转诊到市外医疗机构继续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在市内相应医疗机构支付比例的基础上降低5个百分点;未按规定办理转诊手续到市外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限住院、门诊特殊病费用、双通道单独支付类药品),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在市内相应医疗机构支付比例的基础上降低20个百分点。
- 异地就医费用结算方式 :
- 异地就医分为通过异地就医信息系统直接结算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参保人先行全额垫付医疗费,再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或委托机构零星报销(零星报销)两种。
- 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 :
-
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在备案地直接结算时,门诊、住院的基金支付比例不降低,可以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
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水平应与参保地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水平保持合理差异。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门诊、住院的基金支付比例不降低;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门诊特殊病、住院的基金支付比例降低20个百分点。
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方便了参保群众,减轻了他们的就医负担,提高了医保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建议参保人员及时了解并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确保在异地就医时能够顺利享受到医保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