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盐城市,古称盐渎,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之一。盐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被认为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
盐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这里是淮河流域的一部分。盐渎一名最早出现在汉朝,因为这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盐业产地之一。盐城市历史上曾经是盐业交易中心,因此得名。盐城市还有许多传统工艺,如晒盐、编竹器等,这些传统工艺一直延续至今。
盐城历史悠久,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东晋改盐渎为盐城,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盐城的城墙原为土墙,始建于唐朝开国以后,明永乐十六年,为防倭寇侵扰,改建砖城,其城池南宽北狭,形如葫瓢,故古有“瓢城”之称。自公元1128年黄河夺淮以后,这一带历尽水患。明清之初,治水造田,随着沿海棉垦及盐业的兴起,客商云集,市井繁华,盐城逐步兴旺发达,一度成为里下河地区中心和粮、棉、盐的集散地。元嘉靖四十一年,盐城人口发展到近十万人,其时建设亦很壮观,祠堂寺庙、塔亭牌坊甚多,儒学、校场均有设置。城郊四处有许多名胜古迹,民间称盐城有“瓜井仙踪”、“平湖秋月”、“杨楼翠霭”等八景之胜。
盐城因盐而兴,是历史上两淮盐场的重要产地及转运地,也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盐文化、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这里地貌环境独特,孕育出了广袤的滩涂、独特的历史生态和人文景观;这里历史底蕴源远流长,两千多年盐业史、两千多年建制史、一千多年建城史,形成了盐城钟灵毓秀的古韵今风;这里文史资源瑰宝荟萃,古“瓢城”城池清晰,空间结构完整,文物古迹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缤纷璀璨,文脉悠远人杰地灵,成为盐城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优势和坚实基础。
盐城市辖亭湖、盐都、大丰3区、东台1县级市,建湖、阜宁、响水、滨海、射阳5县。截至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668.97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707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全市土地总面积1.77万平方千米,被誉为“黄金海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
盐城素有“东方湿地、黄海明珠”的美誉,拥有西太平洋最大的黄海滩涂湿地和里下河地区广袤的湖荡湿地。沿海滩涂总面积4553平方公里,占江苏全省67%,全国的七分之一,且每年还在以2万亩的速度向大海延伸,是国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
盐城市自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始建盐渎县。东晋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改名盐城县。盐城市拥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乌栖息地,全市海陆空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内河航运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