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被称为“南徐州”的原因主要与历史行政区划和地理命名习惯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历史行政区划演变
- 南朝时期的南兖州
元嘉八年(422年),南朝宋文帝将长江以北的徐州地区改为南兖州,治所设于京口(今镇江)。此时长江以南的徐州仍为北徐州,两地因长江隔江相望而得名。
- 元朝时期的南宿州
元朝时期,淮河以南地区因出现“真龙天子”传说,被东晋皇室以“南宿”命名,与北方的徐州形成对应。
二、地理与语言因素
- 地理位置
宿州位于江苏镇江的南方,且两地历史上长期存在行政关联(如南北朝时期属同一郡县),因此“南徐州”的称呼源于地理位置的南北差异。
- 方言读音影响
宿州方言将“宿”读作“xǔ”(第三声),与徐州(读作“xú”)发音相近。为区分两地,当地形成了“南宿州”(南徐州)的称呼。
三、文化与历史传承
- 历史文献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等古籍已明确记载宿州为“南宿州”,表明这一称呼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 现代延续性
即使普通话普及后,宿州仍保留方言发音习惯,且“南宿州”的称呼已融入当地文化认同中。例如,赛珍珠(珍珠)曾长期居住于此,其作品也延续了这一地域文化特色。
总结
宿州被称为“南徐州”是历史行政区划、地理方位与语言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名称既反映了古代地理划分,也承载了地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