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病历保存管理 :
-
病历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15年,从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计算。
-
保存方式:纸质病历和电子病历应分别保存,确保数据安全。
-
保存要求:病历资料应完整、真实、连续,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治疗方案等。
-
保密原则: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
病历销毁:达到保存期限的病历资料需经审批后方可销毁,销毁过程应有两人以上在场并记录。
-
病历移交:患者转院、转科或死亡时,原责任医务人员应及时移交病历资料。
-
定期检查:医务部门应定期检查病历保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病历书写 :
- 书写原则:及时性,医务人员应在患者就诊结束后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 门诊预约管理 :
-
预约方式:患者可通过医院官方网站、电话、窗口等方式申请门诊预约。
-
预约时间:预约时间不得超出医生已排班的工作时间。
-
变更或取消预约:患者需提前至少24小时通知医院,否则医院有权取消预约资格。
-
医生调整:因故无法按时完成预约的医生,应提前至少24小时通知医院并调整患者至其他医生。
- 门诊就诊管理 :
-
挂号手续:患者在预约时间段内到达医院后,需在指定窗口完成挂号手续。
-
预约信息核实:医院门诊工作人员应核实患者预约信息,如发现不符有权拒绝就诊。
-
就诊次序:医院门诊工作人员应按就诊号码次序布置患者看诊,紧急情况可调整就诊次序。
-
病情描述:患者就诊时应认真描述病情,并告知医生过去的病史、用药情况等。
-
进一步检查:医生应及时提出进一步检查或住院治疗的建议,并向患者解释。
- 门诊服务台工作制度 :
-
导医分诊:门诊服务台负责导医、分诊、咨询及维持大厅秩序。
-
服务要求:服务人员应熟悉医院概况,正确引导病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
优先安排:对重病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应协调优先安排就诊。
- 传染病管理 :
-
传染病报告:首诊医生发现确诊、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
-
传染病登记:对门诊日志上登记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并按规定时间上报。
- 环境管理和秩序管理 :
-
环境整洁:保持门诊环境整洁、舒适、安全。
-
秩序维护:维护医院良好形象,确保医疗秩序稳定。
- 医德医风建设 :
-
尊重患者: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
-
文明礼貌:举止端正庄重,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病人。
-
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为病人保守医密。
这些制度旨在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