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湿润程度的物理量,其核心概念和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义
空气湿度反映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即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与同温度下空气最大容纳水汽量的比值。通常用 相对湿度 (%)表示,计算公式为:
$$
\text{相对湿度} = \left( \frac{\text{实际水汽压}}{\text{同温度饱和水汽压}} \right) \times 100% $$
例如,当实际水汽压为400百帕时,若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为500百帕,则相对湿度为80%。
二、其他相关概念
-
绝对湿度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如mg/m³),反映空气含水量多少,但不直接体现湿润程度。
-
露点温度 :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时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常用于判断空气干燥程度(如露点低于10℃时空气较干燥)。
-
饱和水汽压 :指空气在当前温度下能容纳的最大水蒸气量,温度越高,该值越大。
三、湿度的影响
-
人体感受 :相对湿度越低(如38%以下),汗液蒸发加快,人感觉更凉爽;湿度过高(如超过65%)则相反,易感闷热。
-
健康影响 :45%-60%为人体健康较适宜的范围,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引发不适(如病菌繁殖加速、皮肤干燥等)。
四、测量方法
现代通过干湿球温度计结合湿度计测量,或使用电子传感器实时监测。传统方法包括观测地面或高处(如1.5米)百叶箱中的水汽压、温度等数据。
综上,空气湿度是描述空气湿润状态的关键气象参数,对环境感知和健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