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张家界地貌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而闻名,被誉为“地质公园的典范”。以下是对张家界地貌奇特之处的详细探讨。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原因
地质背景
- 张家界地貌形成于约3.8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期,当时该地区是一片海滨环境,大量陆源碎屑物流入并沉积压实,形成了石英砂岩。
- 约2.9亿年前的二叠纪和三叠纪时期,地壳下降使张家界再次变为海洋,沉积了石灰岩,形成了岩溶地貌的原岩。
- 约2亿年前的印支运动使张家界升为陆地,形成了红色的铁质风化壳,称为“铁帽”。
地质作用
- 流水侵蚀: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流水不断侵蚀石英砂岩,形成了高大的石柱林和深切嶂谷。
- 重力崩塌:在岩石节理发育的地区,重力崩塌作用使得岩石破碎并形成各种奇特的石柱和石墙。
-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进一步塑造了岩石的形状,使得张家界地貌更加多样和复杂。
张家界地貌的特点
形态特征
- 张家界地貌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形态各异,包括方山、平台、峰墙、峰丛、天生桥等。
- 景区内奇峰林立,形态生动,如雄狮、猛虎、仙女献花、武士驯马等。
规模和分布
-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拔地而起的石柱达3000多根,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根,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貌形态。
- 这些石柱分布在广阔的区域内,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峡谷景观。
张家界地貌的保护和开发
保护措施
- 张家界多次实施核心景区移民搬迁、拆除建筑物,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 进行森林病害的季节普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
旅游开发
- 张家界以旅游相关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市GDP超70%,旅游业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
-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张家界在生态与旅游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张家界地貌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和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形态各异、规模宏大。其保护和开发并重,既保护了自然遗产,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张家界地貌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也是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地。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时间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沉积阶段(约3.8亿年前):在泥盆纪中后期,张家界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大量的石英砂岩,形成了厚达500多米的沉积层。
-
地壳抬升与风化侵蚀阶段(约3.5-2.9亿年前):泥盆纪晚期,地壳抬升使石英砂岩出露地表,经历了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初步的地貌特征。
-
再次沉积与覆盖阶段(约2.85-2.1亿年前):在二叠纪和三叠纪时期,地壳下沉,张家界再次变为海洋,沉积了石灰岩等新的岩层,覆盖在原有的石英砂岩之上。
-
再次抬升与风化侵蚀阶段(约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地壳再次抬升,石英砂岩再次出露地表,经历了进一步的断裂和变形,形成了丰富的节理和裂隙。
-
夷平阶段(约6500万-3000万年前):在古近纪时期,地壳相对稳定,隆起的山体经过风化剥蚀和削高填平,形成了海拔约1200米的夷平面。
-
最终塑造阶段(约2300万-260万年前):新近纪第四纪初期,喜马拉雅运动使张家界地区强烈抬升,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显著,逐步形成了如今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张家界地貌与其他地貌类型的对比分析
张家界地貌是一种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与其他常见的地貌类型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和岱崮地貌有着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对这些地貌类型的对比分析:
张家界地貌与喀斯特地貌
- 成因:张家界地貌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形成于风化、重力崩塌和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而喀斯特地貌则是由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 岩石类型:张家界地貌的岩石为非可溶性的石英砂岩,而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可溶性的石灰岩。
- 地貌特征:张家界地貌以高大石柱林为主,形态各异,而喀斯特地貌则以溶洞、地下河、峰丛和峰林等为特征。
张家界地貌与雅丹地貌
- 成因:张家界地貌是在夷平面的基础上,沿着构造形成的节理,在崩塌的作用下形成的,而雅丹地貌则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 地貌特征:张家界地貌以峰林状分布为主,而雅丹地貌则以风蚀沟槽和垄脊相间排列为特征。
张家界地貌与丹霞地貌
- 成因:张家界地貌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形成于风化、重力崩塌和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而丹霞地貌则是由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和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 岩石类型:张家界地貌的岩石为泥盆纪的石英砂岩,而丹霞地貌的岩石为白垩纪—古近纪的红色砂砾岩。
- 地貌特征:张家界地貌多呈峰林状分布,顶部有坚硬的赤铁矿层,而丹霞地貌多呈方山状和城堡状分布,顶部没有赤铁矿层。
张家界地貌与岱崮地貌
- 成因:张家界地貌是由石英砂岩在风化、重力崩塌和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而岱崮地貌则是由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加上外力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作用形成的。
- 地貌特征:张家界地貌以峰林状分布为主,而岱崮地貌则以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为特征。
张家界地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张家界地貌,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而闻名,不仅在地貌学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张家界地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生态系统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张家界地貌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生长着850多种木本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包括云豹、红腹角雉等一级国家保护动物。
- 生态平衡:地质公园区自然条件差异大,植物的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生态稳定平衡。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 气候特点:张家界属于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这种气候条件既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貌的塑造,雨水的冲刷和风化作用在温和的气候下持续进行。
地貌与环境保护
- 生态保护:张家界地貌的独特景观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游客众多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特殊的地貌也使得一些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变得较为复杂,如山体滑坡等。
- 可持续发展:张家界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了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