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社保又交养老保险退休后的养老金计算主要依据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基础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当地平均工资 + 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2] × 缴费年限 × 1%。
其中,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缴费基数 ÷ 上年度社平工资。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例如5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为195个月,55岁为170个月,60岁为139个月。
- 养老金合计 :
退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举例说明
假设张小姐平均工资为9000元,工作30年,退休时当地平均工资为1.2万元,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个月。
- 基础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12000 × (1 + 9000 ÷ 12000) ÷ 2 × 30 × 1%] = 315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9000 × 8% × 12 × 30 ÷ 170 = 1524.7元。
- 退休养老金 :
退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3150 + 1524.7 = 4674.7元。
合并养老保险关系
如果存在多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按照“先转后清”的原则进行处理:
-
未重复缴费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等予以累计归并。
-
有重复缴费的:原则上保留其中一个养老保险关系,同期其他关系予以清理,个人账户储存额及个人缴费进入统筹基金部分退还本人。
-
有重复缴费但自愿申请归并养老保险关系的:缴费基数、个人账户等予以累计归并,重叠缴费年限不予累计。
建议
-
了解当地政策 :不同地区的养老金计算方法和标准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相关机构,了解具体政策。
-
合理规划缴费 :根据个人经济状况和退休目标,合理规划社保缴费基数和年限,以确保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
通过以上信息,您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养老金计算方法,并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