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有多个名称,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简称“解放军总医院”或“301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以下是关于该医院的详细信息。
医院名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简称:301医院
- 英文名: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GH)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简称:解放军医学院
- 成立时间:1958年11月4日,最初为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4月更名为解放军医学院
历史沿革
创立与早期发展
- 创立背景:解放军总医院的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8月改称解放军第三〇一医院,1957年6月更名为解放军总医院。
- 发展阶段:医院在1958年设立军医进修学院,1979年恢复并正式列入全军院校编制,2004年全军整编后,多家驻京部队医院合并成新的解放军总医院。
近期发展
- 结构调整: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结构调整,新成立八个医学中心和多个医疗区,包括第一至第八医学中心、京东、京南、京西、京北、京中医疗区及海南医院等。
- 国际化发展:医院与多家国际顶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了心血管疾病国际远程医学中心,旨在提供国际精准医疗服务。
主要科室和医疗特色
主要科室
- 内科临床部:包括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
- 外科临床部:包括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
- 医技部:包括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
医疗特色
- 专科优势:医院在消化内镜治疗、机器人微创技术、5G远程手术、慢性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 特色科室:包括泌尿外科、肾脏病科、内分泌科、骨科等,这些科室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科研成就和国际合作
科研成就
- 荣誉奖项: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3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7项等。
- 科研平台:医院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国际合作
- 远程医疗:与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合作,建立心血管疾病国际远程医学中心,提供国际精准医疗服务。
- 学术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简称“解放军总医院”或“301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是同一机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医院成立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在多个医学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并且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与多家国际顶级医疗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
解放军总医院有哪些特色科室?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拥有众多特色科室,以下是一些重点科室及其优势:
第一医学中心
- 消化内科:全国排名第二,擅长肝硬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
- 泌尿外科:全国排名第二,是全国领先的泌尿外科中心。
- 肾脏病科:国内外规模最大,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内分泌科:北京重点学科,具备国际一流的科研条件。
- 骨科:全国排名第一,是全国唯一的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第二医学中心
- 老年医学:全国排名第一,专注于老年疾病的综合诊治。
- 心血管内科:全国排名前三,尤其在心脏介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第三医学中心
- 眼科:全国排名第三,擅长复杂眼外伤的救治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耳鼻喉科:全国排名第三,专注于耳鼻喉科疾病的诊疗。
第四医学中心
- 烧伤整形科:全国排名第一,是我国组建最早的烧伤专科之一。
- 骨科康复中心:国内最早成立的骨科专科康复中心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康复经验。
第五医学中心
- 感染病医学部:在新突发传染病和疑难重症肝病的诊治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肿瘤医学部:在消化道肿瘤和乳腺肿瘤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方面具有优势。
第六医学中心
- 高压氧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擅长一氧化碳中毒及其迟发性脑病的治疗。
- 神经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注于颅脑肿瘤和脑血管病的诊治。
- 耳鼻喉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擅长鼻窦炎和喉癌的治疗。
- 眼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擅长眼显微外科手术。
- 航海航空医学科:全军医学专科中心,专注于航海和航空医学相关疾病的诊治。
第七医学中心
- 泌尿外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领衔,是国内顶尖的泌尿外科中心。
- 生殖中心:开展夫精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率较高。
- 儿科:国家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擅长儿科疑难病症的诊治。
- 皮肤科:全军医学研究所,擅长皮肤损伤修复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
第八医学中心
- 神经内科: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声誉。
- 心血管内科:心脑血管技术全国排名前三,尤其在心脏介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解放军总医院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哪些?
解放军总医院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多项最新研究成果,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成果:
-
肝胆胰外科医学部:
- 肿瘤免疫治疗响应及耐药新机制:卢实春教授团队与西湖大学、深圳湾实验室合作,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在接受抗PD-1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癌症患者中,T细胞响应及耐药机制。研究发现,富集乙肝病毒特异性的循环效应记忆T细胞在联合治疗后的浸润是疗效提升的关键因素。
-
第一医学中心:
- N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解放军总医院的研究团队在N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控制率达到了80%。这一成果发表在《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上,标志着NK细胞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突破。
- 干细胞外泌体鼻喷疗法治疗孤独症:该中心儿科成功实施了首个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进行鼻喷治疗孤独症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
第三医学中心:
- 高尔基体膜蛋白73在抗肿瘤免疫疗法中的作用:杨晓莉主任团队在《肿瘤免疫疗法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高尔基体膜蛋白73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功能,增强T细胞抗肿瘤效果。这一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血液学标志物。
-
肾脏病医学部:
- AI+视网膜血管几何参数用于糖尿病肾病无创诊断及预后预测:该团队在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世界肾脏病学大会上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构建了融合人工智能与视网膜血管几何参数的无创诊断及预后预测模型,显著提升了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预测准确性。
-
医学创新研究部:
- 个性化与全局混合策略下的医学联邦学习模型:何昆仑主任团队在《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提出了个性化联邦学习策略,解决了多中心医学数据分布不均的问题,推动了医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解放军总医院的主要领导有哪些?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的主要领导在2023年以前主要包括:
- 院长:徐迪雄少将
- 政委:徐宝龙少将
- 政治部主任:李国勇
- 副院长:何昆仑、高长青等
但截至2025年,解放军总医院的主要领导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动,建议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