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根据其风险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分为三类,具体区别如下:
- 一类医疗器械 :
-
风险程度 :相对较低,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管理方式 :实行备案管理,生产企业向所在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经营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临床用途 :适用于某种疾病或症状的预防和治疗,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手段进行人体疾病的诊断或预防。
-
常见例子 :普通的医用棉签、创可贴、检查手套、手术刀、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口罩、集尿袋等。
- 二类医疗器械 :
-
风险程度 :中等,需要加强监管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管理方式 :需进行注册管理,生产企业要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经营企业需办理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
临床用途 :用于医疗诊断和基础治疗,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
常见例子 :体温计、血压计、针灸针、磁疗器具、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家庭用血糖分析仪及试纸、医用小型制氧机等。
- 三类医疗器械 :
-
风险程度 :最高,必须严格控制和审查,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管理方式 :同样是注册管理且要求最为严格,生产企业需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注册,经营企业必须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
临床用途 :植入人体或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
-
常见例子 :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血管支架、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一次性使用采血器、人工心肺机、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肾、呼吸麻醉设备等。
建议
-
了解法规 :医疗器械企业应详细了解《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确保产品分类准确。
-
严格管理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企业应根据产品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
质量控制 :尤其是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
合规经营 :经营企业需按规定办理备案或许可,确保合法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