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医保备案与不备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医流程
备案后: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时,可直接在就医地的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进行入院登记、出院结算和门诊结算,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无需再返回参保地报销。
不备案:未备案的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后,需自行垫付医疗费用,然后携带相关材料回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手工报销,流程较为繁琐,报销时间也相对较长。
报销比例
备案后: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后住院报销比例不降低,与本地住院报销比例相同。例如,职工医保在本地三级医院的住院报销比例为85%,备案后在异地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也是85%。
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备案后住院报销比例在参保地相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水平降低10个百分点;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后住院报销比例在参保地相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水平降低20个百分点。
不备案:未备案的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后,报销比例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具体降低幅度因地区而异,但一般会比备案后的报销比例低。
备案手续
备案后:参保人员需按照规定提供相关材料,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线上渠道如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等,线下渠道为参保地医保经办窗口。
不备案:无需办理任何备案手续,直接在异地就医后申请手工报销即可。
备案有效期
备案后: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长期有效,参保地可设置变更或取消备案的时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
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不备案:无备案有效期的概念,参保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时在异地就医。
补办备案
备案后:参保人员跨省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应为参保人员办理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参保人员出院自费结算后按规定补办备案手续的,可以按参保地规定申请医保手工报销。
不备案:未备案的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后,只能按照参保地规定申请医保手工报销,无法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综上所述,异地医保备案后,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时可享受更便捷的就医流程和更高的报销比例,建议在异地就医前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