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支架手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技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常见方法,其目的是恢复脑部后循环的血液供应。以下是关于椎动脉支架手术的详细说明:
1. 手术背景与目的
椎动脉是向脑干、小脑及枕叶供血的重要血管,其狭窄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肢体乏力等症状,甚至引发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椎动脉支架手术通过在狭窄的血管内植入支架,恢复血流,从而改善症状并降低卒中风险。
2. 手术过程
椎动脉支架手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主要步骤包括:
- DSA血管测量: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确定狭窄部位和范围。
- 导丝与球囊操作:将导丝和球囊送至狭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
- 支架植入与释放:将支架送至狭窄处,释放支架以支撑血管壁,保持血管通畅。
- 造影检查:确认支架位置和血管通畅情况。
3. 术后恢复情况
椎动脉支架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 恢复时间:大多数患者需要3个月左右的恢复期,恢复能力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1年才能完全康复。
- 注意事项:
- 术后需多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情绪波动。
-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 定期复查,监测支架通畅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4. 常见并发症
尽管椎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较高,但仍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 动脉夹层:血管内膜损伤,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 远端栓塞:支架植入过程中,血栓脱落引发脑梗死。
- 血管痉挛:术中或术后血管收缩,影响血流。
- 支架内再狭窄(ISR):术后1年内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动脉硬化或支架选择有关。
5. 效果评估
根据研究数据,椎动脉支架手术的成功率较高(约98%),术后30天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80%。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也值得关注,尤其是术后1年内。
6. 专家建议
- 手术前需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
- 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支架通畅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再狭窄和卒中风险。
如需进一步了解手术细节或术后护理,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获得**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