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常务副校长张帆的个人简介涉及他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学术成就和社会职务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介绍。
教育背景
学业经历
- 西北工业大学:张帆于1978年至1988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 吉林大学:1995年至2000年,张帆在吉林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获理学博士学位。
- 德国汉堡大学:2001年3月,张帆获得“欧洲研究院先进功能材料”博士后奖学金,赴德国汉堡大学无机与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博士后研究
-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2003年3月至2004年,张帆在法兰克福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 德国乌尔姆大学:2004年至2005年,他在乌尔姆大学有机化学及新材料研究所担任项目研究员。
工作经历
早期职业生涯
- 上海交通大学:自2010年6月起,张帆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担任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参与筹建“先进有机功能材料研究所”和“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平台。
-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994年,张帆调入该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科研及教学工作。
近期职务
-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张帆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发展规划。
学术成就
研究方向
- 金属基复合材料:张帆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方面有深入研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 有机功能材料:他在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等领域也有显著的研究成果。
代表性论文
- 论文发表:张帆在《Chemical Science》、《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大部分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 专利授权:他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社会职务
学术职务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张帆担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参与光学和光子学领域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 国际学术会议职务:他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担任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在多个会议上发表特邀报告。
社会公益
- 公益活动:张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捐赠用于扶贫和教育项目,推动社会进步。
张帆教授在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学术成就和社会职务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表现。他在材料科学和有机功能材料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学术和社会公益方面的贡献,使他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的重要人选。他的多方面成就和领导力,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交大常务副校长张帆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张帆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机金属化学、有机功能材料以及碳基功能材料。他在这些领域内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具体包括:
- 有机金属化学:张帆教授深入研究了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为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有机功能材料:他专注于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材料,这些材料在光电、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碳基功能材料:张帆教授的研究还涉及碳基材料的开发,特别是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存储和转换中的应用。
张帆教授在学术界的成就和贡献有哪些?
张帆教授在学术界的成就和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研究员张帆
-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刚-柔耦合系统智能决策、规划与控制研究。
- 学术成就:
- 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科委项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项。
- 在国际顶级期刊、中文学报,以及领域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6篇(曾)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 出版中、英文专著共3部。
- 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
- 荣誉与奖项:
- 2019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2019年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托举人才”。
- 2020年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新星”。
- 2021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19年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24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航空航天领域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北京大学教授张帆
- 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光纤非线性、光子芯片、高速光传输与光互连领域的研究工作。
- 学术成就: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多个国家级项目。
- 在光纤非线性均衡、先进光通信系统理论与实验、硅基与薄膜铌酸锂芯片光互连等方面取得系列性创新成果。
- 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 在OFC、ECOC、ACP、OECC、IPC等行业主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16篇PDP论文。
- OFC、ACP、OECC、IPC等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30余次。
- 荣誉与奖项:
- 2025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ptica Fellow)。
- 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员张帆
- 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 学术成就:
- 参与或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德国科学基金、欧盟联合项目基金以及巴斯夫(BASF)、默克(Merck)等著名化学公司的企业联合项目基金等。
- 研究成果大部分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Organometallics, J. Mater. Chem.,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Chem. Eur. Soc. Dalton Trans., Chem. Eur. J.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
上海交大在科研方面有哪些重要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以下是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
-
纳米颗粒表面减材图案化新策略:
- 姚广保和刘小果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DNA指导的纳米颗粒自组装的新策略,成功实现了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和自组装结构的精确控制。这一突破为构建具有特定图案和对称性的复杂超结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现代人基因组中尼安德特渗入序列的精细分析:
- 毛亚飞团队与复旦大学陈璐团队合作,在Genome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关于现代人基因组中尼安德特渗入序列的精细分析文章。研究表明,完整参考基因组T2T-CHM13在鉴定现代人群中尼安德特渗入序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安培电流下NO3-还原新策略:
- 李新昊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利用缺电子Ru和钾离子排斥效应实现安培级硝酸根还原的研究成果。这一策略为高效电催化还原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八面体金属手性分子的高立体选择性不对称催化合成:
- 马佳佳团队首次实现了八面体金属手性分子的高立体选择性不对称催化合成。该研究利用钯催化的不对称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成功合成了手性铱(III)络合物,为手性金属络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策略。
-
石墨烯共价装甲金刚石磨粒的制备与应用:
- 沈彬教授团队通过在金刚石磨粒表面共价结合石墨烯,显著提升了磨粒的耐磨损和抛光性能。这一成果突破了传统磨粒的性能极限,为超硬半导体材料的高效精密抛光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