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血管外科领域的奠基者和领军单位,其历史、学术地位及医疗成就都非常突出。以下是关于该科室的详细介绍:
1. 科室创立与发展历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由我国血管外科奠基人冯友贤教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科室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包括:
- 1959年,冯友贤教授等在国内首创国产真丝人造血管,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60年代初,中山医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血管外科组,开创了中国血管外科的先河。
- 1979年,卫生部批准中山医院成立全国第一个血管外科研究室,冯友贤教授和吴肇光教授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
- 1988年,中山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独立的血管外科,进一步规范了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症和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2. 学术地位与研究成果
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是中国最早开展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血管外科之一,拥有多项开创性成果:
- 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规范手术治疗。这些手术被国际上认为是血管外科难度最大、风险极高的巨创手术,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几个中心能够开展。
- 科室至今保持全国此类手术数量和成功率的领先地位。
此外,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还成立了国内首个腔内血管外科手术室,推动了血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
3. 科室特色与临床优势
中山医院血管外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具备以下特色:
- 医疗技术领先:科室擅长复杂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在主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疾病及颅外颈动脉狭窄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 微创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多种微创手术,如腔内血管介入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恢复更快的治疗选择。
- 多学科协作:科室与心脏外科、影像科等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的治疗方案。
4. 专家团队与科研实力
科室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团队,致力于血管外科的诊疗与研究。冯友贤教授、吴肇光教授等开创性人物奠定了科室的学术基础,后续专家团队持续推动血管外科领域的技术创新。
5. 总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凭借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成为中国血管外科的标杆。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或预约就诊,可以访问其官方网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