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自贸区,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下是关于前海自贸区的详细范围、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的介绍:
1. 前海自贸区的范围
前海自贸区的总面积为120.56平方公里,范围经过多次扩展,具体包括以下区域:
- 南侧区域: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面积约22.89平方公里。
- 北侧区域: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面积约29.36平方公里。
- 机场及周边片区:包括宝安国际机场及附近区域,面积约30.07平方公里。
- 宝中及大铲湾片区:包括大小铲岛、孖洲岛等,面积约23.32平方公里。
2. 功能定位
前海自贸区的设立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其核心定位包括:
- 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促进深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
- 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打造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开放平台。
- 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平台:探索制度创新,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3. 生态与交通资源
前海自贸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
- 自然资源:包括68公里海岸线、27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和3个岛屿。
- 交通设施:1个国际机场(宝安国际机场)、2个铁路站、7个港口码头、5个对外开放口岸、1条城际铁路、7条轨道交通线、4条高快速路以及1条跨境通道。
4. 发展目标
根据《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的发展目标分为三个阶段:
- 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端要素集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 2030年:与港澳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
- 2035年: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滨海新城,成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
5. 战略意义
前海自贸区不仅是深圳经济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它通过深化与港澳的合作,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内地提供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助力中国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如需了解更多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权威来源如深圳政府在线或新华社的相关报道。